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103章 盐政议论难分晓(五)(第2页)
严世蕃翻看了一下这么奏疏,其实之前在嘉靖朝严嵩在位的时候也试图整理过盐政,但是当时的整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嘉靖末年的财政危机,没有想过全面的解决盐政的问题,而现在朱载坖要的是全面的解决盐政历年以来的积弊,发挥盐政在充实军储方面的作用。
严世蕃看了之后说道:“陛下,以臣之见,盐政之弊,弊在囤户也!”
对于严世蕃的这个看法,朱载坖也是认同的,现在囤户已经是是所有盐商集团中最有权势,资本最雄厚的一批商人,囤户是盐商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当然,他们也是反对朝廷整理盐政的最重要的力量。
汪道昆在奏疏中也坦陈,汪家原本是以开中起家的,但是后来由于开中的崩溃,汪家变成了内商,但是受这些囤户的压迫,即使是汪家这样的大盐商也获利甚微。
每年两淮开中九十万引,囤户以一钱七八分买之,以八钱五分卖之,大约平均净赚六钱五分,以此推知,每年囤户约可赚取四十万六千三百六十七两,囤户门凭借自己和盐运司的关系,包买盐引,然后卖给内商,赚取巨额利润。
据汪道昆所知,这些大囤户手中,各收有边商盐引,多者数十万,少者亦不下数万,扬州城内的囤户们的手中握有的盐引,最少也有五六百万引之多,这就是他们对抗朝廷的底气,他们笃定朝廷不敢冒盐引信誉丧失的风险来整理盐政,就是因为之前蔡京搞得那一套直接让大宋的盐钞信誉破产了,大明这些官员绝对不敢这么干的。
严世蕃说道:“关键就是囤户手中这数以百万计的盐引,再这么下去,这些盐引迟早要将大明的盐政彻底压垮的!”
对于严世蕃的这个看法,朱载坖也是认同的,虽然这些盐引大多是超发滥发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上面可是盖着大明朝的官印,别说高拱、李春芳等人,就是朱载坖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使之作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