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条法俱在刑戮威(六)
而在吴立卿打听朝廷消息的时候,赵文华也收到了朱载坖的御批,既然朱载坖已经批准对这些不法盐商展开行动,那赵文华就和陆绎开始商量起来怎么办了。
赵文华的想法是稳妥一点,等到从京师来的府军前卫和锦衣卫到了之后,再开始抓捕,但是陆绎觉得事情紧急,夜长梦多,要开始拿人,防止他们毁灭证据。
毕竟朱载坖交代过他的,拿贼拿赃,必须要有说的过去的证据,才好面对朝廷百官,虽然大家都知道朱载坖为什么要动这些盐商,但是明面上的规矩还是要守的,必须让朝野闭嘴,毕竟朱载坖不是朱元璋,可以随意掀起大案,动辄处决数以万计的官吏。
朱载坖虽然要收拾这帮盐商,但是必须是名正言顺的收拾,那拿得出说得过去的理由来,否则一旦锦衣卫轻率抓人,又没能拿到证据,或者伪造证据被人揭穿,对于朱载坖来说都是极为麻烦的,所以朱载坖要求陆绎务必要是拿获证据,把此案办成铁案。
陆绎的锦衣校尉一直盯着这些盐商的,虽然现在很多盐商也都放松的警惕,但是像吴立卿这样的大盐商,他们老于世故,非常狡猾,还在不断地打听朝廷的消息,甚至派人去南京等地,这使得陆绎担心事情泄露,因为大队人马的调动是隐瞒不了的,一旦官军到来的消息传到他们的耳朵里面,他们肯定会立即跑路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陆绎认为应当先对几个重点的盐商和盐运司的小吏们展开抓捕,固定证据,但是赵文华担心打草惊蛇,因为除了办这些盐商之外,赵文华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就是要起获这些盐商手中掌握的巨额盐引,朱载坖要的就是他们手中的盐引,只有把这些盐引起获并且销毁,朝廷的盐政改革才能展开。
赵文华和陆绎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当然是意见相左,这个时候杜栋给他们两人出了一个主意,赵文华负有巡察盐政的职能,两淮盐运司下辖的盐场众多,两淮都转运使司设于扬州城,下辖3个分司:泰州、淮安、通州,还有仪真、淮安坝两个批验盐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