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163章 法条纷纷建制忙(三)
除此之外就是草拟诏敕的人选问题,虽然说是由内阁负责草拟诏敕,但是实际上阁臣们机务繁忙,哪有功夫来负责这些诏敕的草拟,实际负责草拟这些诏敕的主要是翰林院,之前内阁和翰林院不分彼此,这么做自无不可。
但是现在朱载坖既然要把内阁从翰林院中独立出来,而且内阁作为处理机务的部门,肯定是要严加守备的,内阁不能够再像之前那样随意征调翰林院的人到内阁草拟诏敕了,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
这个问题朱载坖认为还是好解决的,朱载坖说道:“朕闻前宋有翰林学士知制诰,亦可以从翰林院选拔词臣,入直内阁,仍加翰林学士知制诰,内阁上行走,专司诏敕之事。”
这些诏敕之事,本就不应该是内阁大学士的主业,应该由翰林学士负责,内阁大学士只是负责审核即可,但是由于内阁事涉机要,为了保密,所以从翰林院选择词臣,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入直内阁。
解决了此事之后,就是献替可否,这就是内阁就国家事务的各方面向皇帝提供咨询,发表意见,也就是内阁的商机密,承顾问的职能,这是内阁从一开始就有的职能,阁臣们希望的就是能够加强密揭和密疏的保密性,内阁遇有不宜公开建言之事,便可书密揭进呈皇帝,但是内阁的密揭和密疏要严格保密,尤其是不能泄露给外廷科道。
对于这点朱载坖予以答应,内阁密揭和密疏都由司礼监太监直接收取传递,由皇帝本人亲自批答传阅,保证消息不外传。
确定了内阁执掌之后,就是内阁的属官以及下属衙门了,之前内阁是没有什么属官和下属衙门的,内阁所需要的人员,大多直接从翰林院还有其他衙门抽调,内阁之前也仅有两个真正的下属机构,就是制敕房和诰敕房。
制敕房负责制敕、诏旨、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及题奏揭帖等项,一应机密文书,及王府敕底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