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181章 旧土新归事难为(第2页)
同时,也在永乐初年,朝廷结束了推行二十余年的辽东海运,南粮北上明显减少。后来虽然将运河疏通,改行漕运,但是由于成祖在京师屯驻重兵,京营、亲军诸卫还有班操、京操诸军,数量庞大的军队云集京师,需要大量的粮食,恢复大宁显然不是当时朝廷最紧急的事务。
而且成祖时大规模反击北虏,大明对于北虏采取的是极为强势的态度,成祖时,什么蒙古、女真,那哪个敢南下袭扰,那不是找死吗?当时九边平静,失去大宁对于大明的危害并没显现出来,等到宣宗以后,大明的边患逐渐加剧之后,朝廷再想恢复大宁,已经是力有不逮了。
此时朝廷在财政上匮乏,开中法也没有洪武、永乐时严谨,依靠漕运,仅能维持京营和附近驻军的粮食,要想恢复大宁,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现在大宁是根本没有百姓的,本来在辽、金、元时期,大宁都司所在的辽河上游和大凌河上游,历来是东北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但是,经过元朝末年数十年的战乱, 这里几乎变成了无人区。而到了本朝,为了防止北元势力南下袭扰,朝廷把燕山以北居民全部南迁北平和山东。洪武二十年,大宁都司设置以后,其人口基本来自卫所,所谓屯田也仅限于军屯。
而随着靖难时将大宁内迁,此地再次成为无人区,如果恢复原来的大宁故地,十余万人马的军食都靠朝廷来供养,朝廷哪里来这么多粮食供养这些军士们?
所以杨博认为,宣宗时虽然有复大宁之意,甚至也下达了诏书,但是也就仅限于此了,朝廷很清楚,要想恢复大宁,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朱载坖听明白了杨博的意思,杨博认为,就算是在仁宣之治,大明的国力顶峰时,尚且难以恢复大宁,朱载坖现在想要恢复大宁,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朱载坖没有什么,只是问道:“霍本兵,仅从军事考虑,是否应该放弃大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