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升平奏乐藏玄机(二)(第2页)
朱载坖想要做的就是组建一个负责管理文化宣传的部门,朱载坖之前也考虑过创办报纸之类的刊物,但是朱载坖认为报纸的有效性和受众是有限的,报纸针对是是什么人,主要是读书人和有钱有闲的人,对于一般人来说,恐怕没有这个闲心更没有这个闲钱去买朝廷的报纸,受众不够广,这是朱载坖最终决定不大规模搞报纸的原因,朱载坖会搞报纸,但是更多是是为朝廷服务的报纸。
朱载坖需要的是受众面更广,传播更快,老百姓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手段,而且朱载坖不是要直接的或者赤裸裸的去宣传什么忠君爱国,这是最愚蠢的,要想真正使得百姓认可朱载坖这个皇帝,要用百姓喜欢的形式去宣传朝廷的政策和教化百姓。
在现在的条件下,戏曲无疑是最好的形势,虽然在很多文人的眼中,视这些艺人为等而下之的下九流,但是朱载坖却认为,这些东西很有用处,对于百姓来说,孔圣人的之乎者也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当然昆山腔适用于文人,都显得太过于佶屈聱牙的,但是昆曲有一个好处,就是用中州韵,也就是洪武正韵,作为大明现在的普通话,中州韵接受的人多,当然其实也有很多苏州方言。
朱载坖选择昆曲,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是现在昆曲已经成熟,而且有了较为庞大的表演人员,仅仅以东南为例,苏州的瑞霞班、吴徽州班,南京的郝可成班、陈养行班,常熟的虞山班,上海的曹成班都是现在鼎鼎有名的戏班。
昆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和其他当地的戏曲结合,同时昆曲剧本也好改编,用于其他的地方戏,而且戏曲这种形式,是现在百姓不多的娱乐活动,通过这些戏曲,实现教化百姓的作用,同时还有传达朝廷的大政方针的作用。
朱载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王世贞和张居正,连张居正都觉得朱载坖的想法有些过于天马行空了,一下子想到了通过戏曲来教化百姓的事情,这确实是让两位臣子没有想到的事情,不过张居正仔细一想,确实是有些道理的,朝廷教化百姓,依靠什么?官吏的讲解?还是学校的教育?这两个都不太现实,而通过戏曲来教化百姓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