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露布飞捷报君知(二)(第2页)
江南卑湿潮热,水网纵横,莫说北方来的骑兵,首先是战马难于适应环境。北方的战马根本不能适应南方的气候,而且复杂的水网沟渠也严重限制了骑兵的行动,大规模的骑兵作战还是受到很大限制,而且骑兵耗费不菲,养一名骑兵足够供养三名精锐步兵了,戚继光觉得依靠外调九边精锐,还不如自己训练精兵。
戚继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方廉,方廉有些无奈的说道:“戚总戎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是苏松之地,商贸发达,百姓不愿为军,就算是戚总戎勉强招募来士卒,恐怕也是市井无赖之徒,济不得什么事的。”
作为本地的父母官,方廉还是很了解情况的,若是苏松当地能够练出强兵,他方廉早就编练民壮了,依明制,守卫城池,警备盗贼当是民壮的主要职责。本地官司率领操练,遇警调用,事定仍复为民,民壮作为一种兵种,在全国推行。
后来民壮由召募变为编佥,成为一种徭役,依里甲以为额数,大约多者千有余名,少者不下四五百名。以松江府为例,民壮大抵不下两千,可是有什么用呢?应募者多市井无业游惰,缓急不可得力,日营役遣蚕食物于乡,民颇病之。御敌无方,扰民有术是方廉对于民壮的评价。
戚继光说道:“方府尊说的是,市井无赖,难以练出强兵,还是要招募良家子弟,严加训练,精良器甲,方可足用。”
方廉笑着说道:“戚总戎不必心急,估摸着唐都宪过几日就会到了,到时候戚总戎向唐都宪陈述此事,都宪大人说不定会有办法的。”
方廉现在很开心,重创倭寇,取得了大明对倭寇的大捷,之前上海县被劫掠的事情就算一笔勾销了,他的乌纱帽算是戴稳当了。而戚继光显然不是这么看,与方廉的乐观不同,戚继光显得并不开心,他对御倭的前景可没这样乐观。
他很清楚,沿海生计无着的百姓和流浪的倭寇多的是,斩首一两千根本没有什么大用。通过询问俘虏,戚继光才知道萧显为什么来劫掠上海县,这锅还得王忬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