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344章 旌旗南指车驾行(二)(第2页)
两位向着朱载坖行礼说道:“罪臣张经、李天宠见过殿下。”
朱载坖请两位起来说话,说实话,他们二位,固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尤其是张经,一贯的独断专行,朱载坖对他的印象并没有那么好,但是将南京倭乱的全部责任都推给张经和李天宠,朱载坖认为是不合理的。
说白了,南京倭乱必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魏国公徐鹏杰虽然草包,但是毕竟是国朝勋臣,况且魏国公在南京树大根深,轻易动不得的,张经和李天宠说白了就是两只替罪羊罢了。
朱载坖问道:“两位对于倭寇有什么看法?”
谈到倭寇,张经的眼中闪现出不一样的神采,他积极为朱载坖介绍倭寇的情况,陈述自己的御倭方略,张经认为,倭寇大规模入侵始于嘉靖三十一年,他们一年中几十次登岸劫掠,并不马上离去。而是在沿海附近建立据点,长年盘踞,并深入内地,随时劫掠。
张经现在还是坚持他的观点,就是对待倭寇不能急剿,而是要渐剿。他认为倭寇具有桀骜、剽悍、嗜货、轻生的本性,不可以与西南少数民族同样对待。同时要调集宿将,因为老将能持重,守便宜,不轻与贼斗,李天宠也认为无精兵良谋何以战。
张经和他们了解东南前线的情况后,还是聊到了他们的案子上了,说白了,他们两位就是背锅侠,南京出了这么大的卵子,肯定要有大员来承担责任,张经、李天宠看起来就比较合适。
朱载坖知道,嘉靖原本不一定会杀张经,但是张经完全没有理解到嘉靖的意图,作为臣子,就应该审时度势,替万寿帝君把这口锅背起来,但是张经向嘉靖陈述这次王江泾大捷歼灭倭寇的经过,并指出:自任总督以来,先后斩杀和生俘倭寇共达5000人之多。
这就彻底激怒了嘉靖了,皇帝叫你来是背锅的,你还要讲事实,摆功劳,怎么?准备把锅甩出去,你张经不背这个锅,那准备我万寿帝君来背咯?这才是张经的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