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这也太拟人了吧?(第3页)

 「——儒生情况,面辱太后,太后雷霆震怒之下,做出些过激的举动,总没人能挑出什么不对。」

 「额,那什么……」

 嘴上虽是说着‘太子不该这么做",但窦太后无论是语气,还是说这些话时的神情,都比先前要温和了许多。

 自然的咧起嘴角,对刘荣露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温馨笑容,窦太后便自顾自摇晃着身子,为刘荣传授起自己认知当中的为君之道。

 「张释之……」

 「为君者,处理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个度。」

 得了皇帝老爹的授意,刘荣自也不敢怠慢,只颇有些尴尬地伸出手,拉了拉祖母窦太后的衣角……

 「额……」

 额,主要是根据天子启对儒家‘君子六艺"的了解,手持利刃的辕固生,不大可能被一头野猪伤到性命。

 ···

 「张释之,毕竟是先帝的臣子。」

 ——虽然辕固生最终,还是被窦太后一怒之下扔下了兽圈,且到现在都还在同野猪搏斗,但根据天子启对辕固生的了解……

 作为御撵的专用御马,突然有人从桥洞下钻出来,拉车的御马们自然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当即惊的撒丫狂奔,险些每让先帝落得车毁人亡的下场!

 「父皇仁慈,不愿伤及辕固性命,儿可没这么大的肚量!」

 不是因为窦太后此番话,有多么惊世骇俗的内容;

 反而恰恰是因为这些话,都正确到让人挑不出丝毫毛病,才让刘荣感到懵逼。

 额…………

 作为一个合

 格的政治人物,刘荣当然不会感受不到祖母这微妙的态度变化。

 「我至今都还记得,张廷尉那句法如是足矣,让先帝感到多么羞愧。」

 「太子,实在太过于孟浪了。」

 先帝很不服;

 准确的说,是觉得自己丢了人,又怎么都压不下火气,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

 至于天子启?

 嘿!

 也就是窦太后眼睛不方便,才没看到天子启那怎都压不下的嘴角!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辕固狂儒,已有取死之道!」

 「——还在淮南国做王相?」

 ···

 刘荣很狂。

 怒气冲冲的丢下这句话,刘荣终还是将愤愤不平的目光,撒向了和自己隔着祖母窦太后而坐的皇帝老爹。

 不用再为辕固生头疼,又意外得到刘荣‘感化窦太后"的意外收获,看样子更是像要彻底化干戈为玉帛的架势,天子启更是别提有多开心。

 「这个道理,便是由当年的张廷尉,亲力亲为教给先帝的……」

 「也好啊……」

 「还是……」

 于是,先帝就问张释之:一个农人,无缘无故惊扰了朕的圣驾,险些害的朕就这么狼狈的去见了高皇帝;

 朕作为皇帝,难道不能采取更严厉一点的措施,来告诫其他人吗?

 狂到刘荣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随便单拎出来任何一句,放在其他任何场合,都必定会为刘荣招致杀身之祸!

 但在今日……

 难得哼唧了这么老半天,也没能多挤出几个字来,天子启索性将双肩一耸拉,隔着母亲窦太后,给刘荣使了个眼色。

 「再怎么说,那辕固老儒,也终归是先帝安车驷马礼聘到长安,并亲颁天子诏,所任命的《诗经》博士。」

 ——你不是牛的不行吗?

 ——我一句话,你不也得去跟一头野猪舞刀弄枪?

 ——如果天子启没记错的话,这是母亲窦太后第一次,在自己的面前称呼刘荣为‘太子",而非皇长子。

 「孰能无过啊……」

 「早在吴楚之乱平定后的第一时间,张释之便被革除官职,被遣送回了老家。」

 「但作为太子储君,一言不合便拔剑相向,尤其还是对二千石的《诗经》博士拔剑相向,实在是太过不妥。」

 只见兽圈外,馆陶公主刘嫖一脸慈母笑,看向刘荣的目光,当真是诠释了后世那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

 「好歹也要给个光禄大夫之类的虚职,好荣归故里;」

 「免得到了地底下,无颜面见太宗孝文皇帝……」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