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网文老大爷

第103章 人工鱼水情(第3页)

 大家都是从头开始学兵书练兵,有经验的凤毛麟角,昌豨一介泰山贼寇哪里懂得长枪方阵的厉害。

 刘封等人很远就看见了城外的百姓,徐州军有些讶异,不知道这些人出城做什么。

 因为说后悔都太虚伪,毕竟慈不掌兵。

 大汉立国,秉承前秦制度,也包括了军事制度。

 因为没有主簿、功曹等官员的缘故,因此县中的事务被委托给了先前表现出色的长吏金睿。

 这种玄妙而不可言的变化,就连刘封本人都没能发现。

 刘封一声令下,徐州军继续前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刘封开始启发他们:“你们想,当时我军已经披甲完毕,而对方是轻装状态,两军之间足足有两里地的距离,我们如果要维持着阵型突袭昌豨,这两里地最少也要走一刻钟,而且士卒甲胄在身,又要举着五米的长枪,还得维持阵线,必然消耗大量体力。”

 他们一个是豪强大家,一个是乡间游侠,平时哪里会把普通百姓放在眼里。

 像长枪方阵这种,等一代人死绝了,就很可能没人会练了。

 现在的战事,更说明了先前的消息是可靠的,真实的。

 主要的伤害输出则依靠弓箭和弩箭,这使得西汉考核最重视的就是射艺。

 而泰山军的士卒们,更多出了一种羡慕的感情。

 “是以,此战最大的功臣,乃是我徐州军士卒也!”

 既然刘封要他们遵守军纪,那他们就遵守军纪。

 就是徐盛、潘璋,也有了不小的触动。

 刘封勒停马匹,掉头朝着面前的徐州军大声喊道:“徐州军的将士们!看见那些百姓了吗?他们是来迎接你们的!”

 这种阵型在对阵步兵的时候完全没有问题,丝毫不会显得累赘,甚至比其他重步兵还要灵活一些。

 接着,有胆大的百姓上前进奉食物,刘封也没有拒绝,而是表达了感激,然后派遣专人收下,统一发放。

 天亮之后,刘封带着部队开始回师。

 这年月,地方军哪有什么军礼可言,这个动作是刘封特地为徐州军设计的。

 “现在,就让他们看看你们浴血奋战的结果!让他们看看你们击败收降的贼寇!”

 “你们身上的衣服,你们口中的饭食,你们病痛时的药材,都是来自于百姓的耕种。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你们的饭食粮饷!”

 “况且昌豨军的应对方法还不只是这一种,对方还可以直接掉头就跑,别人是轻装,又只有两千人,速度要比我们快的多,也灵活的多,可以进退自如。”

 那这些百姓又如何能不感激涕零。

 徐州军如今虽然还达不到如臂指使的地步,但令行禁止已经完成的很好了。

 不少人的心里都有些堵的慌,可这种淤塞并不难受,让他们全身上下有些舒爽。

 毕竟的的确确是刘备父子俩在徐州搞屯田,不但给了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更给了他们一个未来的希望。

 现在证明了长枪方阵的好用,这条路走的对,那么后续诸多的配套战术就可以跟上了。

 是文字意义上的吓尿。

 可为什么要这么做,许多士卒还是有些不明白的,他们只是本能的觉得刘封对他们好,他们就要报答刘封。

 当天夜里,刘封不但没有离开休息,反而全程熬夜陪护,直到天亮后,才离开伤兵营。

 终于,在场的妇孺老幼们一个接着一个,都弯曲下腰杆,朝着徐州军士卒慢慢鞠躬参拜!

 看着面前的百姓们对着自己大礼参拜,徐州军阵营中出现了一阵慌乱。

 当然,刘封信心再足,也会有担心这一战会不会输了。

 这些泰山军们早已经被徐州军从肉体到精神上给打崩了。

 只是今天,看着这些老幼妇孺们,冒着寒冷的天气出城迎接。

 所以,在西汉开国初年,西汉的长枪方阵的武器其实是要比秦朝更长的

,而且不同于西方,东方的长枪阵是花色阵,而不是纯色阵。

 “装备皮甲,尤其是非全甲,一柱香的时间都要不了。一刻钟的时间,足够昌豨的部队披甲之后再休息上好一会了。”

 比如重装长枪方阵,斜线战线,楔形阵突击,花色长枪方阵等多种好用的配套战术没开始训练呢。

 潘璋和徐盛若有所思,有些明白了刘封的意思。

 妇孺老幼们面面相觑,这些话是他们第一次听见,居然还有将军推功给士卒的。

 刘封的话说完,声音还在旷野中回荡,久久不能平息。

 这话咋听不懂捏?

 刘封继续说到:“若不是这些勇士从军,随我浴血奋战,视箭矢如雨而不退,面刀枪如林而奋进。若是只靠我父子俩,纵是三头六臂,又如何能击破泰山贼寇?如何能保境安民,如何能护得大家周全?”

 随后,汉军演化成了骑兵+车阵+远程火力的制度,单纯的长枪阵已经不再作为主流了。

 突然,一个村妇喊了起来。

 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们,感受到你们的支持和激励了,没说的,继续码字,继续日万,我会坚持下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