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三贤献策
第116章 三贤献策
三日后,泡在营地里,继续训练徐盛部曲,准备迎接新兵的刘封突然接到刘备的召唤。
于是,刘封匆匆赶回州府。
见了刘备之后,发现对方正在看着并没有什么急事。
看见儿子来了,刘备表现的很是高兴,冲着刘封就是招手。
“封儿,且坐到为父身边来。”
刘封自无不可,乖乖的坐了过去。
“父亲,您找我有何要事?”
不过刘封觉得,至少今年袁绍的求和,除了白马阴影的效果外,还是有一些缓兵之计味道的,他吃了大败仗,要是公孙瓒趁势重新反扑,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样一个代理太守,若是承平时会是一个最佳选择,也能得到各县的支持。
刘备哈哈大笑起来,自家这个儿子还真是有够贪心的。
陈长文在帛书中认真分析了局势,认为不论是北上青州,还是南下广陵,都会为徐州引来袁绍、袁术这样的庞然大物为敌,实不可取。
这些损失比起百战老兵的损失更让袁绍心疼,毕竟部曲是鞠义自己的,而装备盔甲却是他袁绍辛辛苦苦攒出来的啊。
唯有鲁、沛二国,尽在徐州之侧,混若一体,国内又无国相就任,若是刘备此时出兵,当可轻松得手。
刘封冲着刘备露出了一个略带狡黠的笑容,看的刘备心头一软。封儿到底还只是个孩子啊,都怪自己这个老爹没本事,过早给了他莫大的压力。
刘备看到这笑容,身体一颤,不可置信道:“难道封儿你有办法?”
如果说陈登的策略是北进,陈群的意见是西扩,那鲁肃的意见就是南征。
而且刘封相信,袁绍那边也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另外,陈群还委婉的提醒了一句,陈登之父陈珪,曾任沛国相,而且时间就在几年之前。
刘备思考了一下,确实正如刘封所说,曹操或许可和,袁术则必一战。
若是刘备表奏陈珪为沛相,当有事半功倍之效。
陈登进取青州,以为琅琊屏障,又有机会能占据黄河天险,拉拢孔融,得青州盐铁之利,好处之多,刘封也是非常动心的。
当时一堆大佬心急如焚,可任凭谁劝都没用,最后还是得靠法正才成功让他后退。难道只有法正说后退,才是关心刘备?
显然不是,只是因为话是法正说的,上了头的刘备才听得进去罢了。
如此一来,明公可坐拥徐、扬二州,退可保守一方,裂地称王,进可逐鹿中原,角逐天下。
他个人是已经放弃了陈群的西融策略,在北进和南下中还没能做出决定。
至于陈群所说的鲁、沛两国,也的确是像熟透了的果子一般诱人心神,无须靡费气力就可轻易摘取。而且一旦全部拿下,尤其是拿下鲁国,这两国立刻就能和徐州融为一体,还能威胁兖州腹心,让曹操再也不敢睨视徐州。
看完三封帛书,刘封将它们全部放归原位。
刘封最后看到的,则是鲁肃的建言帛书。
刘备如果出兵拿下来的话,既没有受到强力狙击,也不会得罪任何强敌,有些类似白捡的好处。
刘封将陈登等人三块绢帛摊开,给刘备分析起来。
如果是之前,那他其实是更赞同鲁肃的建议,南下江东的。
笑完之后,刘备摇着头叹息道:“我儿壮志可嘉,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此三策虽好,可我徐州力有不逮,如何能尽得之。”
陈群这个建议就比较保守,但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成功的几率很大,而且最关键的是还不得罪人。
明公刚以数万大军,旬日之间横扫琅琊,震动山东,广陵士、民必心生敬服,热诚以盼明公大军南下,广陵唾手可得也。
<div class="contentadv">
若是延误时日,等到袁术腾出手来,必定派遣大军与主公争夺广陵,届时战火弥漫,生灵涂炭,就算打下了广陵,可得到一片白地,又有什么用处?
鲁肃更在此后详细描述其人的战略思想。
这是北让袁绍占据河北,西让曹操占领司兖,而我则据有徐扬。
田楷是没救了,也不能救,救他就是和袁绍破盟了。
而袁绍直到公孙瓒自焚的建安四年年初,都想要和公孙瓒议和,而不是彻底扫灭对方,可见白马义从的威名之烈。
而我保有江东,则袁、曹只可争相拉拢,而不能联手也。
“儿看完了。”
刘备这人就是这么用人唯亲。
如此一来,三足可成,鼎立可成。
刘备现在直接南下,兵不血刃的拿下一个完整的广陵,还能多收一年的粮食和赋税,这相当于一次巨大的输血,收获更远在这次琅琊之上。以刘封的估算,只要明年能够击退袁术,保住广陵不受大的摧残,等到后年,徐州军就已经可以主动进攻袁
术的淮南了。
与前两份相比,鲁肃的帛书立意要更加高大,更从大战略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意见。
北方有了青州这么大片的缓冲区,琅琊郡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