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天子抵京(第3页)

 老朱心中自有些许难舍,特别是看到立于船头的朱标渐渐看不真切,此刻的老朱甚至想尽快扫平倭国南朝,早些回京。

 “三军听令,开拔向南!”

 .........

 十几日海上颠簸,朱标所在的船队也于黎明抵达距应天皇城五十里的入海口。

 不等船队靠岸,李善长、刘伯温、高启等人便整齐等候在港口,恭迎朱标。

 只不过迎接队伍唯有他们几人,却也不见朝中官员。

 “恭迎陛下凯旋!”

 “恭迎陛下凯旋!”

 看到朱标走下大船,几人齐齐开口。

 而朱标也不磨迹,吩咐随行众人朝应天赶去的同时,冲李善长几人道:“登辇回话。”

 闻言。

 看着朱标的天子御辇,即便李善长也有些迟疑。

 当听到朱标再次重复,三人这才小心登上车辇。

 “朕离京后,朝中可有大事?”

 “有!”李善长忙点头道:“回禀陛下,陛下刚一离京,蒋瓛便带锦衣卫清理朝中不法官员。”

 “那蒋瓛将名单交由我几人一同审定,商议过后,方才带领锦衣卫处置不臣官员。”

 “处置的官员有......”

 “朕知道!”不等李善长说完,朱标微微点头应道。

 需要处置的那些官员名单,朱标离京之前便看过了,所以倒也不需太过在意。

 不过那蒋瓛倒也吸取了前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前车之鉴,哪怕名单自己都曾看过,却还交给李善长几人一同审定后,方才处置。

 “启禀陛下!”刘伯温也跟着说道:“国子监多日未曾讲学,学子期盼甚久.....”

 刘伯温还未说完,朱标再次出声打断道:“太上皇统兵在外,不能讲学,学子们也能体谅!”

 听两人说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朱标愈发确定应天城中必然有大乱子。

 而且还是这几人都没法解决的乱子。

 要不然这几人不可能先说这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连供给军中粮草,国库亏空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都丝毫不提。

 不过朱标还当真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麻烦事,让他们几人都觉得头疼。

 没有立即禀报,便也是并非太过要紧。

 而三缄其口,却也说明此事甚大。

 “可还有事?”

 听到朱标再次追问,高启也跟着禀告道:“各个港口已经着手修建,不出半年海贸便能通畅。”

 “朕要听的不是这些!”

 朱标面色一沉,索性直接说道:“朕离京半年,难道尽数这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

 “百万大军出征在外,粮草供给就没有半分困难?”

 “将草原并为行省,朝廷也要出银安抚,国库就没有困难?”

 听到朱标这话,三人相互对视,却依旧耷拉着脑袋不敢出声。

 这副三缄其口的模样当真让朱标急的有些烦躁。

 也就在朱标即将开口之时,李善长忙出声道:“詹同詹尚书主办政务,陛下方才所言,或许.....或许.....”

 “朕知道了!”

 明白他们三人是要将詹同推到前面,朱标应了一声便没有继续追问。

 毕竟都是国朝老臣,加上自己同老朱离京半年,终究有些对不住这位老臣。

 既然他们将詹同推到前面,那朱标自然不好多说什么。

 如此也算是给这几个老臣的些许宽容罢了。

 临夜之时,车入应天。

 应天城门,百官相候,场面甚大。

 只不过朱标自不喜这些排场,受了百官拜见后便命车辇直入皇城。

 可也是龙辇入城的瞬间,城中景象却也让朱标略微有些意外。

 天子还朝,街道百姓门前设有香案,供奉香炉。沿街百姓跪拜叩首,这些本是寻常。

 然而让朱标意外的是。

 印象中,这个时辰的应天城本该略显寂静,百姓寂寥,城中也应空阔几许。

 可眼下却是许多百姓跪在街道两侧,而街道两旁的屋舍更是挂着彩灯,甚至就连路边的摊贩也多了许多。

 并非是朱标错觉。

 离京半年,应天城似乎比先前更加繁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