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自有传承(第2页)

至于之后全国粮食若真能不再短缺,届时再减免部分农税,鼓励百姓从事耕种。

见朱标说着便坐在案前,提笔写着对策。

常氏不愿打扰,轻声说了一句便也默默退出了谨身殿内。

不过刚走出谨身殿,紧接着常氏便收到了坤宁宫的懿旨。

“奴婢见过皇后娘娘。”

见来人是坤宁宫的宫女,常氏示意她起身后,温声问道:“母后可是有何吩咐?”

“回娘娘的话,太后命奴婢禀告娘娘,娘娘乃大明国母,手上有凤印、宝册,还有懿旨。”

听到这话,常氏微微一愣,随即便对面前宫人道:“回禀母后,本宫明白了。”

语罢,常氏回身看了眼谨身殿内正伏案书写的朱标,随即便也下定决心,径直朝宫外走去。

若是依常氏的性子,哪怕知道刘伯温走后,朱标会略有不舍。

可朱标未曾明言,她却也不会自作主张,出宫挽留刘伯温。

只是眼下却也不同。

有了马皇后的允准,常氏自然乐意出宫留下刘伯温,如此也算是为朱标分忧。

诚意伯府。

见自家儿子也跟着自己收拾行囊,似是打算一并离京。

刘伯温猛的放下手中折扇,眉头紧锁出声教训道:“琏儿,陛下乃是特开恩旨,准为父回乡荣养,并非贬斥。”

“你既有官身,为何也一同收拾行李。”

“父亲,儿子是担心.....”

“没什么好担心的!”不等刘琏说完,刘伯温语气很是不耐烦,当即打断道:“你所读圣贤书,并非是给为父读的。”

“你所有的才学,乃是为报效朝廷。”

“不能因为父还乡,你便也弃官不做!”

面对自家老爹的训斥,刘琏呆愣在原地,不敢出声。

可等刘伯温再次命下人收拾行李之时,却见刘琏竟又开始跟着一起装点。

“你.....”

“父亲息怒。”

这次不等刘伯温出声训斥,刘琏忙开口解释道:“儿子是想父亲回乡一路颠簸,儿子同行也能照应一二。”

“况且....况且.....”

刘琏一咬牙,索性直接说道:“况且儿子于朝中不过从五品的微末小官,儿子也知自己才学不足以匡世济国,然而父亲却需要儿子侍奉羹汤。”

“故而,儿子打算向吏部请辞!”

“糊涂东西!”

听到自家儿子这话,刘伯温气的直喘粗气。

重重咳了几声后方才平稳气息,继续斥责道:“陛下准为父回乡荣养的消息传开,在京官员、士林之中必是众说纷纭,猜疑不断。”

“倘若此时你也辞官,随我一同还乡。殊不知会不会有人诋毁陛下,言说陛下刻薄寡恩,容不下旧臣?”

“你又怎知朝中与为父交恶的官员不会上奏弹劾,说我刘家父子不愿做大明朝的官?”

“这.....”

被刘伯温这么一说,刘琏身子一怔,脸上血色瞬间褪去大半,此刻甚至都有些后怕。

也是看见自己儿子如此沉不住气,被自己随口一说便吓得失神呆立。

刘伯温随即便又要出声训斥。

可一想到刘琏方才所言,于国不缺刘琏这个才学浅薄之臣,于家他刘伯温却需要这样一个侍奉羹汤的儿子。

念在刘琏也是一片孝心的份上,刘伯温随即便也熄了火气,转而郑重叮嘱道:“当今陛下虽极似太上皇,可陛下要比太上皇更加明理,也更加体恤臣下。”

“于此圣君之下为官,乃是多少文人夫子求之不得的愿景。”

“你也要时刻牢记,务必时常自省,为国效力!”

见刘琏喉咙蠕动,却迟迟没有出声。

刘伯温知他还有话要问,可碍于自己这个父亲的威严却不敢开口。

一时间,刘伯温愈发有些烦躁说道:“你我父子之间还有什么不敢问,不敢说的!”

“为父又非吃人的怪物!”

“想太上皇何等英雄气,天子威严更是震慑千里。即便如此,当今陛下仍有太子之时却仍敢和太上皇说情辩理!”

有时候刘伯温也在想,是否在身为人父这件事上自己的确是不如老朱了,否则刘琏在自己跟前也不会颇有顾忌,不敢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