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兵谋不过人心(第3页)

 

当初在面对诸国使臣之时,朱标自然知道那时不是与诸国开战的时机。

 

从一开始朱标就是抱着拖延时日的打算,拖到大明秋粮收入粮仓,拖到倭国之战进入尾声。

 

而后,诸国若再敢不恭,朱标也就不许容忍半分。

 

只是话又说回来,蓝玉眸光动容,眼神很是复杂的看向朱标。

 

如此之事,朱标却从未与任何一人提及,天知道朱标当时面对的是何种压力。

 

倘若真与诸国开战,朱标又会是怎样的焦头烂额。

 

“也正因如此!”

 

和心中震撼,甚至隐隐有些自责的蓝玉不同。

 

朱标语气平淡,可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缓缓说道:“我朝令旨传至爪哇,诸国不愿听命又能如何?”

 

“但凡诸国胆敢继续兴兵,侵占爪哇,那便是不臣我朝之贼子乱国。”

 

“纵然他们有些头脑,合兵反扑,赶至我朝东南沿海又能如何?”

 

“朕先前不准你对安南用兵,为的便是抵御诸国联军的随时反扑。”

 

“况且朕原本就说过,当下我朝兴兵伐国并非主要,当下我朝最为要紧的乃是让诸国百姓心向天朝。”

 

当听到最后一句,姚广孝似是意识到了什么,此刻猛地眼前一亮。

 

还不等他发声,却听朱标继续说道:“我朝令旨抵达安南,安南百姓也知此次兵祸并非我朝之因,实乃诸国假借我朝名义,擅自兴兵。”

 

“届时安南自是对我朝愈发恭敬,其民也愈发心向我朝。”

 

待朱标说完的一瞬,姚广孝忙重重点头,当即惊呼道:“陛下所言极是,陛下所言极是!”

 

“兴兵伐国,只是下策。”

 

“使他国百姓心向我朝,用不了多久我朝便有统御诸国之根基。”

 

“届时无论是随手兴兵,亦或是教化其民,总得来说都比现在只兴兵伐之要好的多。”

 

“朕就是这个意思!”

 

朱标应了一声,转而看向蓝玉道:“将朕之圣旨发往爪哇前线军中,晓谕诸国。”

 

“转告爪哇,若其愿遵朕之圣谕,半月内遣使来京。”

 

“陛下是打算当着安南国主的面,言宽恕爪哇之实?”姚广孝神色激动,当即说道。

 

当看到朱标点了点头后,姚广孝心情更是激动,脸上笑意更是藏都藏不住。

 

朱标这法子的确是好。

 

将安南国主留在大明京城,纵然远在爪哇前线的安南兵卒不尊大明,可他们也要投鼠忌器,为自己国主的安危考虑。

 

更让姚广孝觉得有趣的是,朱标诏令安国国主叩京请罪,实则是将其限制在大明,使得安南国不得不听命撤兵的做法,在一些文人儒生眼中多有阴险之意。

 

可当真阴险吗?

 

以人与人之间的常理来评定两国之交的手段,这未免有些狭隘。

 

毕竟两国之交关系着两国无数将士的性命,更有寻常百姓的安危。

 

国与国之间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让无数人丧生。

 

身为帝王,朱标首先要做的自然是保证本国利益。

 

所以对于朱标诏令安南国主来京的做法,姚广孝非但不觉有半分不妥之意,反而还觉得朱标心思机巧,不受梏于俗事。

 

“陛下圣明,臣这边催促礼部诏令安南国主叩京请罪。”

 

姚广孝说完冲朱标拱了拱手,转身便先行离开了奉天殿。

 

而蓝玉、常茂也跟着拱手告辞,可刚走出两步,蓝玉却是脚步微滞,转而回身看向朱标道:“陛下辛劳,属臣下无能。”

 

“还望陛下万望保重!”

 

“嗯?”

 

当看到朱标面露疑惑,默默盯着自己。

 

蓝玉顿了顿,这才将心中所想尽数说出。

 

而听蓝玉说完,朱标却满不在乎道:“先前诸国使臣来京,我朝的确不可与诸国开战。”

 

“之所以当时未能将实情告知于你,朕也是想着以防万一!”

 

朱标示意蓝玉继续落座后,温声说道:“一旦将实情说出,朝中官员面对诸国使臣时多半会有所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