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人心为固,不在刀兵(第2页)
闻言至此,即便李冠鑫心中还有疑虑,但见朱标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多言。
至于酬谢之事,待他还朝回禀自家王上后,再行酬谢大明即可。
当看到朱标点头示意,李冠鑫也不再多留,微微拱手后便也告辞。
而等他刚离开谨身殿,随后殿内众人却齐齐笑出了声。
“这爪哇使臣倒也是性情中人,竟左思右想,想着如何报答我朝。”
“他如此惶恐,反倒显得我朝先前待诸国严苛了!”
片刻过后,朱标强压意笑意看向众人道:“接下来我朝罢兵,休养生息的同时,也属实要改变下我朝在诸国心中的形象。”
“总不能.....”
朱标一个没忍住又是笑出了声。
紧跟着众人又是放声大笑了起来。
“罢了罢了!”
见众人也是不甚在意,朱标转而甩手道:“什么上国形象,礼遇诸国暂且放一放。”
“詹卿!朕听你所言,将土门钉港口今后税收尽数归还爪哇一朝,如此便能使诸国心向我朝,一并开设港口?”
“自然自然!”
听到朱标这话,詹同顺势压下脸上笑意,冲朱标拱手道:“陛下有所不知,商贾之道最重一个信字。”
“如今诸国藩商齐齐来我大明,究其原因,乃是我朝最重诚信二字。”
“不仅如此,我大明朝廷亲自出面与藩商往来,路经港口海外藩商虽需缴纳关税,可我朝也保证了港口附近的海路畅通,无海盗袭扰。”
“海贸生意虽涉及诸国藩商,也在海上航行。”
“可说到底,与我朝中商户东买西买,运送货物无甚区别。”
“所以有了我朝允准开设的港口,便是有我大明朝廷作为诚信背书,故而诸国藩商更愿意前往我朝下令开设的诸国港口!”
言至于此,詹同嘴角微微上扬,继续说道:“如今我朝海贸已趋于鼎盛,他国见状必然效仿。”
“可如今土门钉港口得我朝承认,海外藩商见状宁可绕远,也不会前往其他诸国效仿之下兴建的港口。”
“更为主要的,乃是我朝可借开设港口之名从诸国手中收取酬劳。”
“加盟费?”当听到詹同这话,朱标下意识直接出声。
“敢问陛下,何为....结盟...费?”
“不妨事,你继续往下说!”
“是。”詹同点了点头,随即双眸闪烁着别样光芒,继续说道:“而且我朝还可以约束各国港口为由,派遣我朝之人前去管理。”
“借以此道,假若他日有那朝不恭不顺,派往他国负责主管港口的我朝之人,既可约束港口也可刺探军情。”
“不出三年,诸国对我朝恭顺愈加。”
“不出十年,海路畅通,各国联系紧密,于我大明庇护之下诸国繁荣,诸国百姓自然心向我朝,纷纷遣使,诸国百姓也必纷纷前往我朝。”
“如此我朝必能复盛唐时京城人种各色之奇观。”
“长此以往,百十年后,即便我朝不兴刀兵,天下诸国也必当为我朝为主,以我朝陛下为王!”
“如此!”詹同拖长嗓音,转而冲朱标郑重躬身道:“如此,正合陛下以民生使诸国宾服之宏图大愿!”
“说的好!”
一旁的高启闻言,当即出声赞道。
毕竟詹同说的这番盛景,当真让人听之热血澎湃。
更为主要的是,天下众人多以为他们文臣只会卖弄嘴皮,于开疆拓土无益。
圣贤书上所说的儒生治国,国政清明,使得万国来朝,四海宾服的宏愿。在长期文臣对开疆拓土无益的背景下,也逐渐变成了笑话。
然而当下!
詹同所言之盛景,岂不正合圣贤所云?
大明恩加四海,诸国百姓心向大明,以人心为引,聚拢诸国。
如此一来,大明开疆拓土便也并非武将之功。
真要说起来,最应该感谢的到底还是朱标。
倘若此时龙椅上坐着的乃是老朱,恐怕断然不会相信詹同所言。
更不会相信诸国百姓人心所向,便能使大明下辖诸国。
“陛下,詹尚书所言甚是,臣等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