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没钱难,花钱更难
不多时,李善长、宋濂、高启等人齐齐赶至谨身殿。
不过不等众人出声,朱标率先开口道:“今日我朝有两大喜事,原本是该明日朝会告知诸公,普天同庆。”
“让朕终究有些等不及,故而特命诸公前来议事。”
见朱标微微示意,蓝玉紧跟着道:“太上皇征讨倭国,战事告终。”
“前线传来军报,半月功夫大军便可还朝!”
“哦?”
听到这话的同时,在场众人脸上不禁露出欣喜之色。
一个个相互对视后,转而冲朱标拱手拜道:“太上皇英明神武,征倭大胜,乃天佑我朝!”
面对众人的齐声称颂,朱标看了眼詹同。
随即詹同清了清嗓子,也朗声说道:“今年各地秋收之粮超往年十数倍,陛下特命天香阁将粮草售卖他国。”
“如今各国藩商已来我朝求购粮草,此次我朝得利,近五千万两!”
伴随詹同声音落下,原本便是兴奋异常的众人,此刻也不由为之一顿。
一定要说的话,征讨倭国大胜的消息,众人虽觉振奋,可终究也在预料之中。
毕竟大明的军武实力大家伙都是有目共睹,此次挥师百万还是老朱亲自统兵,取胜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可这得利五千万的喜讯,当真让眼前众人深感震撼。
哪怕素来是处变不惊的李善长,此刻也不禁露出震撼之色。
要知道!
自打老朱建国,建立大明开始。
甚至可以追溯到老朱先前还为吴王。
缺银缺饷都始终是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况且老朱常年减免各地赋税,加之先前还要对敌北元,所以年年国库都是亏损的状态。
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原本粮产激增,随之而来的便是粮价暴跌。
众人还没回过神来,甚至李善长、高启等人还在思索该如何稳定粮食,安定民生之时。
此刻竟然有如此喜讯!
“倘若得利如此之丰,粮价暴跌的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
李善长上前两步,紧跟着道:“朝廷有银子稳定民间粮价,百姓见粮价稳定,明白种田仍有利可图。”
“如此我朝百姓便也不会轻视农桑。”
“陛下,此乃是天大的好事啊!”
其他几人闻言纷纷点头,注视着朱标。
宋濂想了想,也缓缓出声。
“若是每年将粮食售卖他国都能得如此丰厚利润,我朝兴盛指日可待。”
就在宋濂说完,其他几人跟着便要恭贺朱标之时,却见朱标眉头一挑,旋即格外郑重的看向众人。
“似今年这般,朝廷得利如此之丰,怕是今后不会再有。”
“这....”
见众人不解,朱标耐着性子解释道:“三月前,诸国联军攻打爪哇。”
“如今诸国将士还依旧盘踞在土门钉前,迟迟不愿退兵。”
“诸位!”
“因我大明开展海贸,连通诸国。”
“诸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所以野心之徒此刻必然蠢蠢欲动。”
“故而为应付接下来的诸国之战,各国这才前来我朝,大肆购买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待朱标声音落下,众人中反倒是詹同、蓝玉二人率先会意,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极是!”詹同转向宋濂、高启,“诸位都应明白,一斛粮乃是百姓一月口粮,一石粮便可供一家百姓半年温饱。”
“而一千石,数千石呢?”
“那便是朝廷稳定根基,兴兵征伐之要。”
“所以见一国前来我朝购买大量粮食,其他诸国见状自然不愿落后。”
说白了,眼下因大明开展海贸,海路畅通。
各国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之间也必然更容易产生摩擦,生出矛盾。
如此背景之下,粮草便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他们可以不打算兴兵征讨其他诸国,可却要有充足的粮草储备,防止他国带兵来攻。
“不过陛下!”
詹同看向朱标,有些疑惑问道:“陛下为何说售粮得利,只有今年可行,明日便无如此重利?”
“詹卿方才便已说的很明白了,诸国从我朝购粮乃是为了给战事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