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二龙角力?(第2页)
面对刘伯温的奚落,李善长瞪了他一眼,便也没有继续多言。
随即便也调转话锋,冲刘伯温继续道:“伯温啊,当今陛下励精图治,盛世圣朝之景就在眼前。”
“你当真甘愿致仕不出,眼睁睁看着我等臣子于圣君之下缔造盛世,无动于衷?”
“哦?”
“况且!”
“陛下何等心性,你我皆知。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乃是你我这些老臣看着长大的。”
“服侍天家两代君王,缔造旷古盛世,难道你心头就不痒痒?”
“先前你说什么谷贱伤农,惹陛下恼怒,如今陛下稳定粮价,足以见得是你当初谏言无方。”
“难不成你刘伯温连知错认错,改错请罪的勇力都是没有?”
面对李善长这番劝诫,刘伯温自然清楚他是想让自己重新出仕,入朝为官,为朱标分忧。
可问题是。
自己当真也有拖朱标后腿的意思。
若他似朝中其他臣子那般,看不到谷贱伤农,只知道遵照朱标令旨便也罢了。
可他偏偏比其他朝臣看的更远一些。
然而却是没有朱标谋略深远。
这也就导致在朱标施行一些创新政策时,他刘伯温能看到隐患,赶忙谏言。可他却看不到朱标后续谋划,所谏之言也不过是推迟新政顺利施行。
真要说的话。
他刘伯温虽不在乎什么圣君之臣,缔结盛世的后世虚名。
他想要重新入仕的原因,乃是想听到那些个奇思妙想,安民兴国!
“眼下怕不是时候,待有朝一日陛下所需,在下必不会惜身不出。”
“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善长眸光动容,看向刘伯温沉声叹息道:“你我都是黄土埋身的人了,还有几年可活?”
没等刘伯温回话,李善长冲他微微示意便也朝门外走去。
毕竟同朝多年,他很清楚刘伯温的脾气秉性。
在李善长看来,当今大明正是如日中天,一片欣欣向荣之际。
以他对刘伯温的了解,刘伯温也断然不会袖手旁观。
特别是看到朱标诸多先进举措, 说此时的刘伯温心痒难耐都不为过。
所以李善长几乎可以确认,用不了多久他刘伯温便要重返朝堂。
数日无事,朝中一片祥和,似乎所有事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所有人也都因盛世近在眼前心中自得。
只不过满朝上下却有一人整日惴惴不安,来回奔波于礼部、户部之间,不得片刻休憩。
“高尚书,陛下既命我礼部拟定军中将士的封赏草案,那我礼部便应尽早准备。”
“毕竟用不了多久太上皇便也率军抵京了。”
“不对!”面对詹徽满是急切的话语,高启微微摇头道:“并非礼部,而是你詹徽一人!”
“啊?”
“陛下若命礼部拟定,圣旨自会发到礼部衙门。 ”
“可直到今日礼部依旧没有收到手谕,显然陛下是让你小詹大人独自拟定。”
“你.....”
当看到高启这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詹徽眉头一紧,刚要怒声埋怨。
可也是此时。
却见高启语气玩味,似带着几分嘲讽意味话幽幽说道。
“毕竟我等才疏学浅,无有巧思。”
“我等一夜之间也写不出两篇万字贺表。”
“况且我等官员只凭朝廷俸禄养家糊口,平日也当与亲朋故友往来,自是没有心性参与此等大事!”
语罢,高启缓缓起身,冲身旁几名礼部官员玩笑说道:“陛下天恩,增加我等俸禄。倘若我等将俸禄用于宴乐,便也是有负皇恩。”
“幸而今日在下贱诞,诸位若是不弃,可过府闲叙一番。”
丢下这话,高启带着一众礼部官员便朝门外走去。
而看着众人离开的背影,詹徽只感觉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特别是高启方才那番话,每一个字都好像是一个巴掌,狠狠抽在他的脸上。
如今看来。
因当庭劝阻增加朝臣俸禄, 自己已然成了众矢之的。
就连先前呈给朱标的那两道万字贺表,如今在朝臣眼中也成了献媚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