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回 童年的蝉声之一:伊夫卫(3)(第2页)

 就这样,他们走走停停,在天气逐渐转凉的时候,他们才来到了他们当初计划的最后的目的地——伊犁河谷。但是,依然是一无所获,加上前期在路途中的一些老农家里收集到的翡翠、碧玉,或者珍珠、镯子这些,在他们自己精心标注的地图上,那些他们曾经以为会有所发现的山川沙漠中,他们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在清澈的伊犁河谷边,这几个沮丧的探险家一边吃着烤肉和饼子,喝着酸涩的马奶子酒,望着滚滚流去的河水,把收集到的好像有几百年历史的东西反复看着,就再也没有任何发现了。于是,落魄的探险家们决定踏上回程。因为再往西去的连绵高山和沙漠让他们望而生畏,并且老伊夫投入的钱也快花完了,马上吃饭都要成问题。他们无精打采的回到了乌鲁木齐,哦,那时叫做迪化城。

 唯一有收获的还是老伊夫,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爱情,那是一个寄居在城西的白俄贵族人家的女儿。老伊夫此后没有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在这里扎了根,繁衍后代。王波就是这个老伊夫后代中的一个。

 当然,王波的父亲没有时间给我们再讲老伊夫生活在这里以后的事情。据我后来翻查史料,老伊夫的家族应该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受到了清算,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家族不复辉煌,王波的父亲当然是不会再讲的。而且,我想王波肯定也没有得到那个古老家族的任何遗产或者什么珍珠宝贝的,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看到他亮出过这些,他的妹妹(也是一个中俄混血)倒是很像我们汉族人,只是眼睛是蓝色的,很漂亮。

 王波转学来之后,我们班有了第一支足球队。

 其实,我们那时都不会踢足球,但是王波喜欢,而且他的盘带技术超一流,我们问过他,他说这足球技术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这句话得到的是我们把他按倒在地,一顿劈头盖脸的毒打和嘲笑。但是,我们的感情很好,毕竟初中生没有那么多的恩怨情仇,大家也就是喜欢互相挖苦和玩闹,别看我们是重点班,一样也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别的孩子该有的顽皮,我们一样的也有。

 只是我们的班主任很严厉,他叫沈全福,是一个操着有点浓重口音的南方人,他的教学水平很高,写字很漂亮,所以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年级第一。沈老师非常讨厌我们玩耍,有的时候他会把上课时因为玩闹而迟到的学生堵在教室门口,用塑料教鞭毒打。没错,是毒打。因为他打人的时候根本没有轻重,我们班的杨小东被他打的一片青紫。这个叫杨小东的同学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孩子,沈老师一边打一遍说着“我替你爸爸教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