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探异实录遍地烟头

第843章 彝族的史书


                 从表面上看,除了上方的岩壁上刻绘了那些无法翻译出来的符号,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跟自己曾经在贵州的溶洞里见到的制硝遗址也没什么区别。

  可就是挖掘修复了这么个在云贵川的溶洞里很常见的玩意,让丁瑞铭三个人出现“中了蛊术”的症状。

  所谓的“蛊术”到底是怎么产生作用的?

  按照普遍的认知理解,蛊术是需要施法条件和触发条件的,是因为三个人的某种行为被触发了吗?

  相信邵成文在修复“制硝台”这件事上没有说谎。

  他们就是根据考古经验,把那些被破坏的石块重新找到原位放回去。难道是因为这个行为才中招?

  二蛋提供的关于“巫蛊之术”的资料当中,除去那些玄之又玄无法考证的内容,提到最多的是不能接触会蛊术的人,不能吃对方给的东西,不能碰对方的物品,甚至不能直视对方,否则就会中招。

  假设蛊术可以通过某种手段下在物体上,碰到的人就会中招,有谁会吃饱了撑的在一个制硝的遗迹上下蛊?

  况且资料中还提到,下蛊的“成本”并不低,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没有深仇大恨“蛊师”是不会随随便便就出招的。

  这一点上有点像玄学五术“山医命相卜”,随便给恶人看相道破天机是要折寿的,随便救该死的人也是要付出极端的代价,随便给十恶不赦的人看风水会遭雷劈等等。

  无论是哪一门术法好像都存在着某种诡异的“平衡”,这种平衡并不是不能打破,但是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

  “巫蛊之术”似乎也遵循这个规律。

  “蛊术、蛊毒”下在某个东西上,一般都是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蛊术”的运用,难道是为了“保护”岩壁上刻画的那些“符号”?

  侧头看了看岩壁顶上的那些被毁掉的怪异的符号,鼎羽对罗莉说道:

  “把邵成文保留下来的原始图像给我看看。”

  从罗莉手中接过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出已经经过二蛋简单处理过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