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万古青天一株柳

第1036章 最懂科研的企业家?还是最懂企业的科学家?(第3页)

  但是这条路技术路径非常长、副产品消耗太多,最终产品多晶硅的得率上面会很低。”

  卿云闻言笑了笑,说:“严总,没事的,之所以选择氯化工路线,是因为其副产品我们大多都用得上。

  第一批产物是聚氯乙烯,也就是pvC,东方厚朴有相应的产业链可以消化制成pvC制品。

  第二批产物,比如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构成的混合物,只需加入石膏以及一些辅料后,便是硅酸盐水泥,东方厚朴也能生产。”

  秦天山也笑着补充了一句:“东方厚朴生产出来的水泥,正好华西厚朴用得上。”

  本觉得这条路线完全是乱弹琴的严大洲,闻言呆了一下。

  他原本对卿云提出的这条技术路线是持怀疑态度的,认为它不过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地。

  然而,随着卿云的解释和秦天山的补充,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这位年轻企业家的远见。

  他哑然失笑,心中对卿云有了新的认识。

  卿云并不只是在谈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而是在构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在这个链条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每个副产品都能转化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形成一个闭环。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也许……这是最懂科研的企业家?还是最懂企业的科学家?
  在卿云的蓝图中,工业硅不再是单纯的原材料,而是整个产业链的中心点。

  它的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制造出所需的多晶硅,还能产生大量的pvC和水泥原材料,由此进行分线处理,制得门类繁多的产成品。

  别人是买1000元的工业硅来使用,而卿云自己自制同等售价的工业硅用来自己使用的同时,必定会产出至少3000元左右pvC和水泥。

  如此卿云可以用前端产业的产出覆盖后面产品的成本,因为这些副产品他大多都能用上。

  而整个华国,唯有卿云有这个条件这么玩。

  因为他的背后,站着一个几乎包圆了传统工业门类的厚朴控股,这使得卿云能够将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到极致,将每一个副产品都转化为经济效益。

  甚至可以说,在生产多晶硅之前,他不仅已经收回了成本,而且赚得盆满钵满了。

  在场的专家们开始意识到,卿云的这一创新设想,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商业模式的革新。

  他的这种跨界整合的能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撼。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