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万古青天一株柳

第1137章 科研,人,才是终极因素。

 2月23日,周一。 

 阳光明媚,微风不燥。 

 刘浏将车停稳,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气,带着几分感慨走在这条宽敞的道路上。 

 这已是他第二次踏足章江校区,但他还是被这里现代化的设施所震撼。 

 对于像他这样的理工科直男癌晚期患者来说,章江校区的科技感和现代感远,远比復旦大学邯郸校区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要来得顺眼。 

 比起他之前所在的‘巨无霸’之江大学更是天壤之别。 

 新校区意味着新实验室,新实验室意味着新设备,新设备意味着科研工作中那些不可名状的神鬼玄学因素将会减少,实验数据将更加可靠。 

 现在的大学,比拼的还是财力。 

 尤其是对于工科而言,科研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仪器、经费,这两者是科研成功的基石。 

 没有这两者的支撑,即便是最聪明的头脑也难以产出成果。 

 而没有成果,就意味着没有职称,没有学术影响力。 

 清北,特别是华清,它的崛起真的是靠大师吗? 

 燕京大学或许还有这样的历史底蕴和土壤。 

 但70年未出一位大师的华清,靠的不就是天子脚下那海量的经费吗? 

 在经费相同的时代,92年以前,华清大学可是被中科大给牢牢踩在脚下的。 

 刘浏认为,就眼前那恢弘阔气的实验室来说,此时的復旦大学已经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一个好的科研平台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还能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从而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优秀的科研平台汇聚了高端的科研仪器设备、顶尖的科研人员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是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基础。 

 怪不得现在好多青椒都想进復旦或者蜀大。 

 他们是要实实在在成果才能在大学里站稳脚跟的。 

 没有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经费,科研工作就像是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今天,刘浏是第二次来见识所谓的卿云实验室。 

 上一次是2月16日,他来到这里,却发现实验室的门紧闭,说是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实验室才正式开门。 

 当时刘浏都快气炸了。 

 这在科研界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大学实验室,特别是重要的实验室,是没有春节可言的。 

 实验室里看春晚,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尽管他也承认,开学前后一段时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也没那么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但这是态度问题啊! 

 太不像话了! 

 优秀的科研平台还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科研作风。 

 光是一堆先进的仪器摆在那里,光是一堆科研经费摆在账上或者实验材料买了一大堆,没有作风优良的科研纪律操守…… 

 这钱还不如没有! 

 至少特么的寒假放一个月,这是浪费! 

 这种态度问题,在他看来,直接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科研工作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任何的松懈都可能影响到科研的进展和成果。 

 要不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理念牢牢的刻在他脑海里,此时他是完全不想来二次的。 

 …… 

 “我是復旦大学的教师!这是復旦大学校长给出来的通行证!你现在告诉我,我进不了这个实验室?!” 

 拿着自己老舅给办的通行证、自己的身份证、教师证,刘浏站在前台望着访客登记本和类似机场安检门的各种检查设备,怒火冲天冲着前台小妹发着飚。 

 条正盘顺的甜妹前台,保持着职业的笑容,不过嘴里却是冷冰冰的, 

 “刘老师,真是不好意思,您手中的通行证确实可以帮助您进入实验楼,但对于实验室的访问,我们有更严格的安全规定。 

 您需要在这里进行登记,之后我们会通知安保部门,他们会与校长办公室进行核实。只有在得到确认后,您才能获准进入实验室。” 

 刘浏觉得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特么的还是復旦大学的领地吗?! 

 “你们是不是太过分了?这还是復旦大学?!” 

 前台小妹依然保持着礼貌的微笑,“我理解您的不满,刘老师。但这些规定是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每一位访客,无论身份如何,都必须遵守同样的流程。请您谅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她指了指登记本和一旁的安检设备,示意刘浏进行登记并接受安检。 

 正当刘浏愤然转身,准备不再忍受这口窝囊气时,他的视线突然落在了一个高挑的身影上。 

 卿云。 

 炎黄小卿总。 

 没法子,那裸足193cm的身高和极具辨识度的容貌,在人群中如同鹤立鸡群,难以忽视。 

 此时的卿云正站在饮料柜前,手里拿着一罐冰咖啡,咕咚咕咚地往嘴里灌。 

 但刘浏敏锐地察觉到,小卿总

的状态似乎并不好。 

 他的脸色异常苍白,像是许久未见阳光的囚徒,眼圈下挂着淡淡的阴影,显露出连日来的疲惫。 

 他的衣领敞开着,白大褂的下摆微微皱褶,透露出一种不修边幅的颓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