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万古青天一株柳

第725章 汉芯疑云(二)(第3页)

 

ppt上,程进又是把图纸中含有针脚的图片给进一步缩小。

 

反正在那些出生于20-30-40年代的专家们眼里,就是密密麻麻看不清楚。

 

偏偏华国因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因素,缺少了两个年代的壮年高端科研人员。

 

而实际演示过程中,程进则悄咪咪的换成了144针脚的原装芯片。

 

当专家对芯片进行测试的时候,程进笑了。

 

能不成功才有鬼了。

 

因为没人发现,芯片已经被掉包了,更没有人发现,图纸、样品和实际测试机器里的芯片是不一样的。

 

专家们十分负责耐心的测试了功能,却唯独没想到,这芯片压根就不是程进制造的,而是摩托骡拉的原装芯片。

 

三轮鉴定,全部通过,专家评委测试以后,一致得出结论:

 

汉芯一号的计算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

 

程进一战封神,正式得到了国内顶级专家们的集体认可。

 

云帝对此也只能沉默不语。

 

只能说,从‘偷梁换柱’这个技能而言,程进是点满了的。

 

听到这里,萧雅情不自禁的看了一眼旁边的小屁孩。

 

还能怎么说?

 

只能说,小屁孩看人真准!

 

这老6的6,真是6翻了!

 

光天化日之下当着上千号的人面进行偷梁换柱,这心理素质也是没谁了。

 

这么轻易的蒙混过关,也给了程进更多的底气。

 

从此,他开始了他瞒天过海、做大做强的狂飙之路。

 

其实,一开始程进发布芯片的时候,还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就这点儿人,这么短短的16个月,根本不可能。

 

但是得到了官方认可以后,所有声音都沉默了。

 

大家都觉得,有了官方认可,有着详实的测试数据,程进的芯片肯定是真的。

 

而后面的事情,卿云就更清楚了。

 

眼前的男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先后发布了汉芯二号、三号、四号。

 

每年都能出一款新的芯片。

 

其中汉芯四号,还号称是国内首创的双核芯片。

 

当然,都是基于摩托骡拉原装芯片的手搓神器。

 

这可真是逮住了一只羊,就往死里薅。

 

而程进吹牛的时候,也是越来越大胆了。

 

汉芯四号,根本就不是双核,因为当时的摩托骡拉也不掌握这种技术,但程进为了宣传,可谓是信口开河,无所不用其极。

 

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更先进的技术’,去换取更多的补贴。

 

why?

 

是程进在贪钱吗?

 

不否认他挥霍了不少的科研经费,但是要说他卷了多少钱出国,还真是冤枉了他。

 

“我想的是,既然摩托骡拉的调试端口和ip解决不了,那么我们就自己做一个调试端口出来。

 

至于ip……小卿总,你也知道,其实是可以买到的。

 

但这一切,都需要钱,完全不是那点拨给我的科研经费能做到的。”

 

卿云闻言奇了。

 

不是据说这货卷了11个亿跑阿美莉卡咩?

 

怎么听着,这其中难道还另有隐情不成?

 

程进摇了摇头,继续讲着古。

 

汉芯一号的成功,让他获得了巨大的名声。

 

华亭市科委授予他‘华亭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的称号。

 

华亭交大把他特聘为‘长江学者’

 

甚至,就等着程进满40岁,便会评选为院士。

 

媒体和民间更是把他称作为‘华国芯片第一人’。

 

更有甚者,将他海外留学回来报效祖国的情节润色到他都脸红的地步,将其成为‘芯片界的钱学森’。

 

此时的程进,妥妥的国内芯片顶流,被当成华国芯片崛起的希望。

 

但是,生活……

 

总是爱开玩笑的。

 

特别是爱和程进开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