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锦(第2页)
站在后世看锦城这20年的发展,锦城城建过程中不是没有犯过错的,甚至还有致命性错误的时候。
作为一个建立在远离海岸上千公里、无内河运输且公路运输也拉胯的特大城市,锦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自己摸索和探索。
陈向明揉了揉鼻翼,闭上了眼睛,“你继续说。”
而在后世盘点锦城这段时间里犯的错,最大的便是工业企业一刀切的搬迁,造成了锦城主城区的产业空心化。
何况,卿云也不觉得自己说错了什么。
他当然知道这半句诗的来历,说的就是在锦城推开窗就能看见贡嘎雪山。
于是,为了宜居,锦城在90年代便开始进行了产业外迁。
而王志纲这种以产业造城闻名的规划大师,至少在城建方面,和他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的。
小卿,外界对于锦城的联想往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充满舒适的生活方式"和"慢节奏"。
虹吸效应,这是跑不掉的。
半晌,他嗤笑了一声,“小卿,你要不要看看窗外是啥样的?”
有两件和渝都相关。
但是此时,特别是渝都刚刚直辖没几年的时候,成渝之间的恩怨情仇,足以让每一个锦城地方公人都打上鸡血。
还雪山呢!
但这小王八蛋也不看看现在的空气质量!
这是2003年,不是唐代!
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来之前他便想好了对策。
陈向明闻言自然不可能是什么虎躯一震的。
说罢,他摇了摇头,“老实说,这个归纳确实是给出了锦城的准确定位。但是,我……乃至整个决策层都总感觉差了点意思。”
而王志纲提出的"休闲安逸之都"的理念,客观上催化了这一进程。
面对陈向明的犹豫,卿云果断开口,“叔,渝都可是铆足了劲想要超越锦城的,你想想看,如果锦城不拼命往前跑,会是什么情况?”
陈向明翻了个白眼,“这是坑蒙拐骗!你也不想想,别人来了,看不见会怎么说?”
石室中学的校外实践,又不只是出去玩的,博物馆、气象站他们都去过。
锦城的初期规划一直是产城分离。
特么的他都在锦城生活了几十年了,哪里能看见雪山?
锦城,跟雪山有个屁的关系。
既然要提出这个口号,那么保守估计这个"观山日"要提高到50天以上的水平。
而卿云当时跟他"隆中对"的时候,他明显地感觉的到,卿云在描绘未来,在讲述愿景。
还在锦城有个好处就是,从来不会短视,一个规划下去可以20年不动摇的走下去,没怎么折腾过。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
特么的,一次毛脚女婿上门的家事,还变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了。
锦城人自己骂渝都没事,外地人骂一句,通常会迎来一句"关你锤子事!"
这份规划的原则性描述,非常契合他的发展,但是最关键的行动步骤上面……
陈向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现在能和古代比吗?!”
卿云也不说话,手指在文件上弹了弹,“这是愿景。”
回到这个时间点上,卿云当然要纠正这个偏向。
陈向明偏着头一脸困惑的看着他,“啥玩意儿?观山季?”
锦城和渝都,两地直线距离270公里,开车不过4个小时。这本身就是不是你虹吸我,就是我虹吸你的局面。
半晌,陈向明走回来一脸笑意的将手机放在了茶几上,“算你小子说对了。”
云帝笑了笑,“其实也简单,重点就是对污染企业提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