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月关言语十年

第327章 魏正醇立木取信(第2页)



    为此魏正醇在听了张心侃的话后,虽然生气,但也无奈,连皇城根的府衙都是这样,那天下十八州的就更不用说了,官府不作为,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魏正醇起身呵斥道,“张大人,还记得您刚上任时也不是如此,那个时候您还曾上书朝廷为百姓减税,如今怎么会变成如此模样,新政颁布,这不正是您所期望的那样?您呢?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这难道就是您的坐在这个位置最后的结果吗?啊?”



    魏正醇气呼呼的拍着屁股下面的椅子,张心侃是没有想到自己一把年纪居然要被一个后生呵斥,一时间那份自尊打败了心中对鹤服的恐惧,缓缓起身,不慌不忙的卸下头顶的官帽,随后长叹一声,说道,“少师大人,新政的条例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了,确实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过您还是太年轻了,像您这样一入朝堂就像出人头地,名留青史的官员我张心侃见得多了,他们那个不是上任的时候,洋洋洒洒一大篇的长篇大论,治国之策一个接着一个,然而成效呢?那就是千百年来,大奉的制度依旧还是延续旧制,屈闵,王海晏,一代雄才,最后呢,纷纷落的人头落地的下场;大奉这潭水太深了,不是我张心侃不作为,而是我不敢作为。”



    魏正醇双拳紧握,这一刻他才知道在朝堂上和那些老一辈官员吵得不可开交所换来的这个新政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压力这么大。



    魏正醇说到气愤之处,从旁边的木架上拿出一大捆文书,指着这些落满灰尘的文书说道,“少师大人,这是从开国以来殷都府衙所接到的各种改革策论,不夸张的说,这里的足有一百份有余,平均十年就有一篇;然而每次我们这些府衙以为百姓终于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这些革新政策就没有了后续;新行政策一纸令下就被废除,朝令夕改的事情数不胜数,面对百姓的不理解,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上要应对上面的不管不问,下还要安抚被欺骗的百姓,出了差错就是我们的错;我们这些底层官员拿着这微不足道的俸禄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说真的,不仅百姓不信任官府,就连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



    魏正醇一时间被说的有些无地自容,官府失信于民,这是大忌;在张心侃看来,这次的新政条令是成功的,是可取的,但这次新政能坚持多久,能否真正坚持下来确实未知,奖励耕织,鼓励商市,奖励是很诱人,但大奉百姓已经不相信官府了,他们虽然心有期待,但却对此并不抱信心。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万一这新政也是三把火的功夫呢?与其这么折腾,倒不如按照以往的落得清静。



    魏正醇走到张心侃面前,张心侃本以为自己这个府衙要做到头了,却不曾想魏正醇恭敬的扶起他,退后两步,躬身拱手道,“张大人,刚刚是本官失言了,是我想的太过简单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简单的归咎于官府的不作为,不察民情,在来之前我看到商人未到未时纷纷离市本以为是官府宣传不利;现在看来,不是你们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些平日里在太和殿高谈阔论的所谓高官的问题。”



    “少师大人。。”张心侃看着魏正醇,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总觉得这个少师大人和以往的都不太一样。



    魏正醇起身说道,“张大人,你且放心,我魏正醇在太和殿前许下诺言,此生当仿效屈闵海晏之流,革新政治,重整大奉,为君分忧,为民请愿,赢得生前身后名;新政绝不只是做做样子,而是货真价实的利民之疏,以后的新政就是大奉的治国之策,处事之本,流传千年百年,绝不断息。”



    张心侃虎躯一震,微微惊愕,“当真如此?”



    魏正醇顿时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出现在自己身上,这或许就是当年屈闵,王海晏所肩负的压力,惟变所出,万变不从,改革变法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前无古人,满是荆棘的崎岖之路,所扛旗着,无一不是荆棘丛中过,遍伤体与魄;但也唯有如此,方显这些革新大家的意志坚定,百折不屈。



    屈闵有言,“力尽心终在,身亡势亦成。”



    放眼天下国之侠士,终其一生也不过如此。



    “当真如此,今日我便要让这世间百姓看看,何为新政。”说罢魏正醇便毅然决然的走出殷都护府,带着身后手下来到殷都城东门,挑了一个大空地,随后皱眉道,“去买一根木头,立在此处,不可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