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石见银矿,年产白银六万斤

 听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顿时便不由得眼前一亮。 

 大明宝钞可不就是这样吗 

 人家百姓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换成一张张的纸 

 还不是因为百姓相信朝廷 

 “但是随着朱元璋发行的宝钞面额,越来越大,宝钞也便越来越不值钱了。” 

 “具体用通货膨胀来体现就是,明初之时,用宝钞购买粮食等物品,民间普遍要比现银要高一部分。” 

 “而直到最后,百姓干脆就弃用了大明宝钞,这也就是所谓的,货币信用彻底破产。” 

 “一种货币,一旦失去了信用之后,唯一的下场,定然就是退出市场流通!” 

 朱元璋的眉头不由得紧皱了起来:“任先生,但即便如此,您不是说,明初之后不久,天下的百姓,就放弃使用大明宝钞了吗” 

 “那咋还能说,终大明一朝,都始终伴随着通货膨胀” 

 听到朱元璋的话,任以虚不由得叹了口气道:“老爷子,谁告诉你,只有宝钞会贬值” 

 朱元璋闻言,顷刻之间整个人便愣在了原地。 

 “银,银子也会贬值” 

 任以虚闻言当即便斩钉截铁的说道:“不光银子会贬值,连金子也会贬值,只要是一般等价物,一旦市面上流通的数量增多之后,就一定会贬值!” 

 “大明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绞尽脑汁的赚钱时,在东边的东夷人,发现了一座规模极大的银矿!” 

 “仅仅石见银矿旁边的一处小岛,每年即可产白银六万斤!” 

 听到这里,朱元璋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 

 那可是六万斤啊! 

 整整将近两百万两银子! 

 东夷三岛,屁大点地方,合着人家一年的岁入,比大明还高 

 “直到明末时,东夷人几乎每年都会输出,近二十万斤白银!也就是将近一千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账面上外流的白银,不包括他们自己境内自用的,最终导致流出东夷的白银。” 

 在一旁的朱元璋彻底傻眼了。 

 大明朝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下来,一年所有的粮食,布匹,丝绸,瓷器,瓷器,茶叶,最后折合成白银,也就一千多万两啊! 

 东夷人合着一年光挖矿,就有一千万两银子的收入 

 这就是家里有矿的感觉 

 朱元璋一想起东夷人每次朝见,自己还动不动一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模样,悔的肠子都快青了。 

 而任以虚的话锋却是一转:“但是归根结底,白银还是石头!” 

 “他不能吃不能喝,同样也不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