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王僧虔谦辞高位 王俭逝后获荣衔 (第3页)

 齐赜接过信,一页一页翻着看,足足有一百多页呢。

 每句话都写得又直接又诚恳。

 齐赜看完,叹了口气说:“哎,没想到范云能这么直言不讳。

 我应该让他一直辅助你,怎么能让他去外地当官呢!”

 有次太子长懋去东田看收割稻子,对身边的官员们说:“看这稻子割得,也挺有意思的哈。”

 大家都跟着点头,没人多说啥。

 可范云不一样。

 他往前走了一步,大声说:“这春种秋收,可是关系到国家大事和老百姓的生计啊。

 希望殿下您能知道种地的辛苦,别光顾着玩儿。”

 太子一听,脸色都变了,连忙点头感谢范云。

 再说齐赜,他有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打猎射野鸡。

 这事儿范云知道了,他又去找萧子良,说:“你得再劝劝皇上,别老想着打猎了。”

 萧子良说:“那我怎么说啊?”

 范云说:“你别急,我给你写稿子,你照着念就行。”

 于是,范云坐下来,磨墨铺纸,开始写劝谏的信。

 不一会儿,信就写好了。

 范云把信交给萧子良,说:“你拿这个去,保证皇上能听进去。”

 范云信的大意是:皇帝频繁外出巡游,影响百姓生计,且安全防护疏松,易生危险。

 杀生伤仁,不利祈福。

 臣子敢言他人不敢言之事,为皇帝远害保身。

 齐国的皇帝赜看到呈上来的奏表,心里挺感动的,从此就不再出去打猎了。

 那时候,因为好几年都没啥战事,皇帝赜就想着要搞搞文化建设。

 他特意安排王俭去做国子祭酒,还在王俭家里设了个学士馆,把历朝历代的四部书都搬了进去,供大家学习。

 王俭对礼学那是非常在行,朝廷的礼仪、国家的规章制度,他都了如指掌。

 晋朝、宋朝的往事,他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处理朝廷大事,他既快又好,说话写文章,都特别有文采。

 他每十天就回学士馆一趟,看看学生们学得怎么样。

 那时候,学生们都穿戴整齐地站在院子里,守卫的剑士和令史们,也都特别威严。

 王俭自己还梳了个散开的发髻,斜插着一根簪子,挺有风度的。

 朝廷和民间的官吏士人,都跟着模仿他的打扮。

 有一次,王俭跟人说:“咱们江东这块地方,风流潇洒的宰相,也就谢安一个人。”

 他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是有点儿想跟谢安比比。

 不过,有些人觉得他可能还是比不上谢安。

 到了永明七年,王俭生病了,没多久就去世了,那时他才三十八岁。

 礼官想给他追加个“文献”的谥号。

 可是吏部尚书王晏跟王俭有点过节,就特意进宫跟皇帝赜说:“这个谥号,从宋朝以来,都没给过不是皇族的人。”

 皇帝赜一听,就让改成“文宪”,还追封了他太尉、侍中、中书监的官职。

 他原来封的南昌公封号也保持不变。

 王俭的丧事,都是按照以前太宰褚渊的规矩来办的。

 没过多久,就到了永明八年。

 这时候,突然传出巴东王子响谋反的消息,又惹出了一场战乱。

 那子响到底是不是真的谋反了呢?

 这事儿啊,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