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新君登基立朝纲 高欢家丑乱宫闱

宇文泰用一杯毒酒送走了魏主元修。

 这位西魏权臣做事向来干脆利落,既然决定废立,就绝不会拖泥带水。

 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满朝文武,推举南阳王元宝炬继承大统。

 “诸位大人,”宇文泰站在大殿中央,声音洪亮,“国不可一日无君。

 南阳王乃孝文帝嫡孙,德才兼备,当承继大统。”

 群臣面面相觑,却无人敢提出异议。

 广平王元赞第一个站出来附和:“丞相所言极是,南阳王确是上上之选。”

 元宝炬此刻正在府中踱步。

 这位太宰大人心里明镜似的——这皇位,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果然,当使者来宣他入宫时,元宝炬故作推辞:“本王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

 宇文泰亲自来劝:“殿下三思。如今天下动荡,正需明主安定人心。”

 三次推让后,元宝炬终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时值岁末,新君登基大典定在来年元旦。

 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却窃窃私语:“听说了吗?

 新皇上是宇文丞相立的。”

 “嘘——小声点!

 这年头,能活着就不错了。”

 大统元年正月初一,元宝炬正式即位。

 他追封父亲元愉为文景皇帝,母亲杨氏为皇后。

 册立王妃乙弗氏为皇后,长子元钦为太子。

 封赏名单上,宇文泰的名字排在最前——大丞相、安定郡公、都督中外诸军事,朝政大权尽握手中。

 新朝初立,边境告急。

 东魏在荆州一带蠢蠢欲动,宇文泰立即派心腹大将独孤信前往镇守。

 “荆州乃战略要地,”宇文泰在军帐中指着地图说,“务必守住。”

 独孤信抱拳领命:“末将定不辱命!”

 果然,独孤信刚出潼关,就遭遇东魏恒农太守田八能的伏兵。

 两军交战,田八能大败而逃。

 独孤信乘胜追击,直抵荆州城下。

 荆州刺史辛纂仓促应战,却被打得落花流水。

 败退时,城门还没来得及关上,独孤信的先锋杨忠就带兵冲了进去。

 “保护大人!”

 辛纂的亲兵大喊。

 但为时已晚。

 杨忠手起刀落,辛纂的人头滚落在地。

 西魏军顺利占领荆州。

 消息传到长安,宇文泰大喜:“好!独孤信果然没让我失望!”

 然而好景不长。东魏岂肯善罢甘休?

 高欢立即派大将侯景、高敖曹率精兵反扑。

 “报——东魏大军压境!”

 探子慌慌张张跑进营帐。

 独孤信走到城头眺望,只见黑压压的敌军如潮水般涌来。

 他转身对杨忠苦笑:“看来这次凶多吉少了。”

 杨忠握紧佩刀:“将军,咱们拼死一战?”

 独孤信摇头:“敌众我寡,硬拼只会白白送死。”

 他压低声音,“不如暂避锋芒,投奔南梁。”

 当夜,趁着月色,独孤信带着残部悄悄撤离。

 第二天清晨,侯景的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开进了荆州城。

 “哈哈哈!”侯景站在城楼上大笑,“宇文泰的人也不过如此!”

 就这样,荆州城头再次换上了东魏的旗帜。

 当时,渭州刺史可朱浑元私下和高欢有联系,带着三千户人马投奔了晋阳。

 高欢刚听说西魏皇帝元修被杀的消息,马上上书朝廷,请求穿丧服表示哀悼。

 朝堂上,太学博士潘崇和站出来反对:“君主若对臣子无礼,臣子何必为他服丧?

 商朝百姓不为夏桀哭泣,周朝臣子不为商纣守制,就是这个道理。”

 高欢皱了皱眉,还未开口,国子博士卫既隆便反驳道:“潘博士此言差矣!

 高皇后与永熙帝的夫妻名分未断,按礼制,她应当守丧。”

 李同轨也附和:“不错,高后既未改嫁,自当尽礼。”

 潘崇和冷笑一声:“礼法岂能拘泥?

 永熙帝弃国而逃,早已失德,何必为他虚礼?”

 高欢沉吟片刻,转头问东魏主元善见:“陛下以为如何?”

 元善见看了看众人,缓缓道:“高后既未绝于永熙,依礼当服。”

 高欢点头:“臣遵旨。”

 东魏主于是下令依议而行。

 这场争论看似是礼制之争,实则是权力博弈。

 高欢借机试探朝臣态度,而元善见则小心维持着表面上的君臣平衡。

 最终,高后的服丧之议,成了各方妥协的结果。

 高后正值青春年华,哪里耐得住寡居的寂寞?

 她虽勉强穿着素服为先帝守丧,心里却早已盘算着另嫁他人。

 这天,她站在宫中的回廊下,望着满园春色发呆。

 贴身侍女小翠见状,轻声问道:“娘娘可是有什么心事?”

 高后叹了口气:“这深宫冷清,日子实在难熬。”

 “娘娘还年轻,总该为自己打算。”

 小翠意有所指地说。

 高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却没有接话。

 她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彭城王元韶。

 这位年轻的王爷现任司州牧,不仅出身高贵,更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

 几日后,高后在御花园偶遇父亲高欢。

 她装作不经意地提起:"父亲觉得彭城王如何?"

 高欢何等精明,立即会意:“韶儿确实是个好孩子,先帝在世时就常夸他。”

 他顿了顿,“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高后低头摆弄衣角:“女儿只是觉得...他治理州郡很有一套。”

 高欢看着女儿泛红的脸颊,心中了然。

 他抚须笑道:“为父明白了。”

 次日朝会上,高欢特意留意元韶。

 只见这位年轻王爷举止得体,谈吐不凡,确实是个佳婿人选。

 散朝后,高欢将元韶叫到偏殿。

 “王爷近日可好?”

 高欢开门见山。

 元韶恭敬行礼:“托丞相洪福,一切安好。”

 高欢直入主题:“小女新寡,正值芳龄。

 老夫有意撮合你们,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元韶先是一愣,随即大喜。

 高家如今权倾朝野,这门亲事对他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他强压住激动:“能得丞相垂青,是小王的福分。”

 婚事就这样定下了。

 高欢为女儿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稀世珍宝:一对晶莹剔透的玉钵,据说盛水倒置都不会洒;

 还有一个巧夺天工的玛瑙酒器,严丝合缝如同天然生成。

 这些都是当年西域进贡的宝物,一直珍藏在皇宫内库。

 出嫁前夕,高后抚摸着这些珍宝,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小翠一边帮她梳妆,一边打趣道:“娘娘这下可如愿以偿了。”

 高后抿嘴一笑:“就你多嘴。”

 “奴婢是替娘娘高兴。”

 小翠拿起金钗,“您看这支钗配不配明天的礼服?”

 高后摇摇头:“太俗气,换那支玉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