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西魏东征谋大业 东魏北伐战沙场(第3页)
杜窋(zhu)点点头:“我已经安排好了人手。”
谁知他们的计划被洛州刺史泉企察觉。
泉企立即派兵抓捕,泉岳兄弟当场被杀,只有杜窋侥幸逃脱。
杜窋跌跌撞撞地跑到高敖曹营中,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将军,我们的人...都被泉企杀了!”
高敖曹拍案而起:“好个泉企!传令下去,立即攻城!”
战斗异常激烈。
城墙上箭如雨下,高敖曹身中三箭,从马上重重摔下。
士兵们惊呼:“将军!”
只见他满脸是血,却咬牙站了起来:“继续进攻!”
他翻身上马,亲自督战。
泉企带着两个儿子元礼、仲遵死守城池。
仲遵的眼睛被流矢射中,鲜血直流。
元礼扶住弟弟,焦急地问:“还能坚持吗?”
仲遵摇摇头:“我看不见了...”
最终,城门被攻破,泉企父子三人被俘。
当泉企被押到高敖曹面前时,他挺直腰杆,毫不畏惧:“我今天是力竭被擒,但心里绝不认输!”
高敖曹冷笑一声:“倒是条硬汉子。”
转头对杜窋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新的洛州刺史。”
士兵们把泉企父子押下去时,杜窋凑到高敖曹身边问:“将军,怎么处置他们?”
高敖曹望着远处的城墙,淡淡道:“先关着吧。”
他摸了摸身上的箭伤,心想:这场仗赢得实在不容易。
休兵数日,高敖曹正准备进攻蓝田关。
忽然,晋阳派来的使者快马赶到,带来了高欢的紧急军令:“窦泰战死,军心不稳,立刻撤军!
若遇险阻,保命要紧。”
敖曹眉头紧锁,心中不忍丢下将士,便下令:“你们先走,我来断后。”
于是大军缓缓撤退。奇怪的是,西魏军竟未追击,任由他们离去。
泉企的儿子元礼被敖曹带回,而次子仲遵因重伤留在洛州城。
路上,泉企悄悄拉住元礼,低声叮嘱:“我命不久矣,死不足惜。
你们兄弟有才略,定要寻机立功,别因我被掳而失了气节!”
这番话,颇有当年王陵母的风骨。
元礼默默点头,心中已有了盘算。
待回到东魏境内,他趁乱逃脱,悄悄潜回洛州。
“仲遵,我们得夺回洛州!”
元礼找到弟弟,目光坚定。
“可杜窋把守严密,如何下手?”
仲遵仍有顾虑。
“联络旧部,里应外合!”
元礼咬牙道。
几日后,兄弟二人暗中集结豪强,趁夜突袭,一举斩杀守将杜窋。
西魏朝廷闻讯大喜,当即下诏:“元礼忠勇可嘉,授洛州刺史,准世袭!”
而泉企,最终病逝于邺城,未能再见故土。
高欢一心要为窦泰报仇。
他集结大军,准备再次西征。
就在这时,宇文泰攻占了恒农,还抓走了东魏的陕州刺史李徽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欢大怒,立刻调集二十万大军,从壶口直奔蒲津,同时派大将高敖曹率领三万兵马从河南进发。
当时关中正闹饥荒,百姓饿得互相残杀充饥。
宇文泰的军队不到一万人,驻扎在恒农抢粮,已经待了五十多天。
探子来报,说高欢即将渡河进攻。
宇文泰不敢硬拼,赶紧带兵撤回关中。
高敖曹率军包围了恒农,但城里早有防备,一时攻不下来。
高欢的长史薛琡见状,劝道:“西魏连年饥荒,士兵们饿得拼命来抢陕州的粮食。
现在敖曹已经围住恒农,粮食运不出来。
我们只要守住要道,不和他们正面交战,等他们麦子绝收,百姓饿死,元宝炬和宇文泰自然投降,何必急着渡河冒险?”
这时,侯景也在军中。
他上前补充道:“这次出兵关系重大,万一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不如把军队分成前后两路,前后照应。
前军赢了,后军再跟进;
前军败了,后军还能支援。
这才是稳妥之策。”
可高欢报仇心切,根本听不进去。
他大手一挥,下令道:“全军渡河,直取西魏!”
就这样,他不顾众人劝阻,执意从蒲津渡过黄河,向西魏进发。
华州刺史王罴镇守前线要地,宇文泰写信激励他坚守。
王罴站在城墙上,远远望见敌军扬起的尘土滚滚而来。
他知道,东魏大军来了。
宇文泰的信使刚刚离开,信上写着:“坚守城池,不可轻退。”
王罴冷笑一声,提笔回信:“卧貉子怎得轻过?”——意思是,我这儿可不是随便就能闯过去的!
没过多久,高欢的大军兵临冯翊城下。
高欢骑在马上,仰头喊道:“王罴,何不早降?”
王罴身披铠甲,站在城墙上,声音洪亮:“此城是王罴冢,死生在此!
你们谁有本事,尽管来战!”
高欢眯起眼睛,心想:“这老家伙骨头真硬。”
他知道强攻不易,便挥了挥手,下令移驻信原。
宇文泰因欢军入境,亦驰诣渭南,
宇文泰得知高欢入境,立刻赶到渭南。
他召集诸将,沉声道:“敌军来势汹汹,我们得尽快迎击。”
可各州兵马一时难以集结。
副将劝道:“将军,敌众我寡,不如等他们深入再作打算。”
宇文泰摇头:“不行!若让高欢逼近长安,人心必乱。
趁他远来疲惫,我们主动出击,胜算更大!”
众将面面相觑,仍有疑虑。
宇文泰一拍桌案,斩钉截铁:“传令下去,架设浮桥,今日渡渭!”
很快,渭水之上,浮桥横跨。
宇文泰率军渡河,直抵沙苑,与东魏军仅隔六十里。
两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