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西魏和亲难平事 柔然兴乱起幽冤(第3页)

 临行前,母子入宫辞别。

 宝炬望着他们,眼中含泪:“此去……保重。”

 乙弗氏强忍泪水,轻声道:“陛下也要珍重。”

 戊跪地叩首:“儿臣定当照顾好母亲。”

 宝炬扶起他们,低声嘱咐:“在外……蓄发,日后……再相见。”

 乙弗氏点头,母子二人含泪离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已是一年。

 谁也没想到,柔然竟突然兴兵犯边。

 西魏立柔然公主郁久闾氏为皇后,是大统四年的事。

 这可不是普通的联姻。

 西魏皇帝元宝炬为了稳住北方边境,不得不娶柔然可汗的女儿。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政治婚姻,竟会引发一场血案。

 第二年,元宝炬废黜了原配乙弗皇后,让她带着儿子元戊迁居秦州。

 临行前,元宝炬握着乙弗氏的手,低声道:“你……把头发留起来吧。”

 乙弗氏一怔,随即苦笑:“陛下是觉得,我还有回宫的一天?”

 元宝炬没有回答,只是深深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

 乙弗氏望着他的背影,眼泪无声滑落。

 她知道,自己这辈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又过了一年,柔然大军突然南下,直逼夏州。

 朝堂上,大臣们议论纷纷。

 “柔然为何突然进犯?”

 “莫非是嫌岁贡不够?”

 元宝炬眉头紧锁,派使者质问柔然可汗:“你我两国本是姻亲,为何无故兴兵?”

 柔然可汗冷笑:“一国岂能有两个皇后?

 你们的废后还在,我女儿怎能安心?”

 使者回报,元宝炬脸色骤变。

 他喃喃自语:“柔然远在塞外,怎会知道乙弗氏的事?”

 一旁的宦官低声道:“陛下,怕是……新皇后透露的。”

 元宝炬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百万大军,竟为一女子而来……朕若不舍她,江山难保啊!”

 他叫来心腹曹宠,递过一道密旨:“去秦州,让乙弗氏……自尽吧。”

 曹宠跪地痛哭:“陛下!乙弗皇后贤德,何至于此?”

 元宝炬背过身,声音沙哑:“朕……别无选择。”

 秦州。

 曹宠捧着圣旨,双手颤抖。

 乙弗氏看完,竟出奇地平静。

 她轻声道:“愿陛下万岁,天下太平……我死,无怨。”

 她叫来儿子元戊,抚摸着他的脸,柔声叮嘱:“好好辅佐你父皇……别惦记娘。”

 元戊跪地大哭:“母亲!儿臣宁愿替您去死!”

 乙弗氏摇头,眼中含泪:“傻孩子,这是命。”

 她走进佛堂,跪在佛像前,亲手剪去已蓄起的长发。

 “既然此生无缘,何必再留牵挂?”

 最后,她回到内室,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被子轻轻盖上,仿佛只是睡去。

 那年,她三十一岁。

 当时,工匠们正在麦积崖上开凿石窟作为墓穴,准备安放棺木。

 就在棺木即将下葬时,忽然有两团云彩率先飘入石窟中。

 “快看!那云彩!”

 一个工匠突然指着洞口惊呼。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两团云雾如同活物一般,一前一后钻进了石龛里。

 前面的云团转瞬即逝,后面的却久久不散。

 监工擦了擦额头的汗:“我修陵二十载,从未见过这等怪事。”

 “怕是不祥之兆啊。”

 老石匠低声嘀咕。

 果然,那云雾一灭一出间,棺木入穴时竟发出“咯吱”异响。

 后来这地方就被称作“寂陵”,透着说不出的诡异。

 曹宠回京复命时,西魏主正在批阅奏章。

 “陛下,柔然那边...”

 “朕知道了。”

 西魏主打断道,“你速去告知头兵可汗,就说...就说先皇后已入土为安。”

 曹宠退下后,侍从小声问:“陛下为何不告诉可汗实情?”

 西魏主苦笑:“那云中异象,说了谁信?”

 果然,柔然接到消息后立即退兵。

 但谁也没想到,真正的怪事才刚刚开始。

 这年秋天,郁久闾氏在瑶华殿待产。

 那日黄昏,她突然抓住侍女的手:“你听!

 是不是有狗在叫?”

 侍女侧耳细听,殿外静悄悄的。

 “娘娘,没有狗叫声啊。”

 “明明有!”

 郁久闾氏脸色煞白,“就在墙角,一声接一声...”

 当夜临盆时,更诡异的事发生了。

 产婆刚掀开锦被,突然尖叫着后退:“血!全是血!”

 太医赶来时,只见郁久闾氏双目圆睁,指着空无一人的床角喊:“那盛装妇人!

 她拿着金钗要刺我!”

 “娘娘!那里没人啊!”

 宫女们抱作一团。

 “她过来了!啊——”

 郁久闾氏突然惨叫,腹部凭空出现三道血痕。

 最年长的嬷嬷颤声道:“是...是先皇后的指甲印...”

 终于,婴儿的啼哭声划破夜空。

 但众人还来不及高兴,就发现郁久闾氏瞳孔涣散,十六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个诡异的夜晚。

 “造孽啊...”

 老太监望着少陵原的新坟直摇头,“活人生殉也就罢了,死了还要作祟。”

 西魏主宝炬站在廊下,手中捏着占卜用的蓍草。

 侍从听见他喃喃自语:“早知如此,当初就该...”

 话未说完,一阵阴风卷着枯叶掠过宫墙。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