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侯景谋逆势渐显 梁廷议战意难决(第2页)
从此,侯景造反的心思更坚定了。
他白天操练兵马,晚上和王伟在密室里谋划到三更天。
寿春城里的百姓发现,最近军营里的火把整夜不熄,战马的嘶鸣声越来越频繁。
谁都知道,要出大事了。
咸阳王元贞察觉侯景有异心,多次请求回朝。
元贞一到建康,立刻求见梁武帝。
他跪伏在地,声音发颤:“陛下,侯景此人野心勃勃,久镇河南,恐生祸端!”
梁武帝却只是摆摆手,淡淡道:“侯景不过一介降将,能翻出什么浪来?
卿多虑了。”
元贞急了,抬头道:“陛下!
侯景曾对臣言:‘河北虽难成事,但江南尽在我手,何不忍耐一二年?’
此等狂言,岂是忠臣所为?”
梁武帝依旧不以为意,只淡淡道:“既如此,卿且去始兴任职吧。”
元贞无奈,只得叩首退下。
另一边,临贺王萧正德正在自己府里偷偷策划谋反。
他早就对皇位虎视眈眈,暗地里养了一批亡命之徒,就等着机会动手。
这天,他的亲信急忙跑来报告:“王爷,侯景派人来了!”
萧正德眼中闪过一道阴冷的光:“带他进来!”
来的人是侯景的军师徐思玉。他恭敬地递上一封信,小声说道:“侯公说,皇上年纪大了,朝中奸臣掌权。
王爷您本是太子,却被废黜,天下人都替您不平。”
萧正德打开信,越看越高兴,拍着桌子大笑:“好!侯景果然懂我!”
他立刻提笔写了回信,交给徐思玉:“告诉侯公,我愿意做内应,一起干大事!
机会难得,赶快行动!”
侯景收到回信,冷笑一声。
他召集手下将领,扬了扬手中的信:“萧正德已经上钩了,大事可成!”
将领们纷纷抱拳:“愿追随主公!”
侯景眯起眼睛,阴险一笑:“传令下去,整顿军队准备作战,近日就起兵!”
就这样,一场叛乱正在暗中酝酿。
侯景的兵马在暗处集结,刀光映着月光,杀气越来越重。
他望着建康城的方向,低声自语:“梁朝的江山,该换主人了……”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时机到来。
侯景站在军营前,目光冰冷,缓缓抬起手——
“传令全军,择日起兵!”
鄱阳王萧范,是梁武帝萧衍的侄子,父亲萧恢早逝。
他时任合州刺史,镇守合肥。
这天,萧范站在城楼上,眉头紧锁。
他刚收到密报:侯景暗中招兵买马,图谋不轨。
“侯景狼子野心,朝廷若再纵容,必成大患!”
他转身对身旁的副将说道。
副将点头:“王爷,是否要立刻上报朝廷?”
萧范沉声道:“自然要报!但只怕……”
他叹了口气,没再说下去。
果然,消息传到建康,梁武帝半信半疑。
他召来宠臣朱异商议。
朱异不以为意,笑道:“陛下,侯景如今势单力薄,如同婴儿仰人哺育,哪来的本事造反?
鄱阳王未免多虑了。”
梁武帝听罢,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
他随即下诏回复萧范:“景孤危寄命,不足为虑,卿且安心。”
萧范接到诏书,心中焦躁。
他再次上书,言辞恳切:“若不早除侯景,必致君臣俱祸!
若朝廷不便出兵,臣愿亲率部众讨伐!”
然而,梁武帝依旧不允。
朱异见了萧范的使者,更是嗤笑道:“鄱阳王怎么如此多疑?
难道朝廷连一个降将都容不下?”
使者无奈,只得返回合肥复命。
萧范听完汇报,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昏君佞臣,误国误民!”
他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愤懑难平。
朱异再次压下弹劾侯景的奏章,不让皇帝知道。
他冷笑着说:“侯景不过是个无家可归的丧家犬,能翻出什么浪来?”
身边的侍从小心提醒:“大人,听说侯景在偷偷招兵买马……”
“闭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异拍案而起,“本官自有分寸!”
不久后,羊鸦仁押着侯景的使者来到建康。
他单膝跪地,急切地说:“陛下,侯景邀臣同反,臣特将其使者押来,请朝廷早作防备!”
朱异却在一旁冷笑:“羊将军未免小题大做了。
侯景手下不过数百残兵,能成什么气候?”
说罢,竟自作主张将使者释放。
侯景得知此事,仰天大笑:“天助我也!”
他立即召集部众,慷慨陈词:“诸位,朱异、徐驎这些奸佞小人蒙蔽圣听,我等当清君侧!”
消息传到建康,梁武帝正在御花园赏花。
内侍慌张来报:“陛下,侯景反了!
已经攻下马头,擒获戍将曹璆等人!”
梁武帝不紧不慢地折下一枝梅花,笑道:“侯景小儿,朕一封诏书就能让他俯首称臣。”
他转身对侍从说:“传旨,命鄱阳王范为南道都督...”
邵陵王纶接到诏书时,正在府中练剑。
幕僚忧心忡忡地说:“王爷,侯景骁勇善战,不可小觑啊!”
邵陵王收剑入鞘,沉声道:“陛下有令,自当效死。”
他展开诏书,朗声宣读:“斩景立功者,得封三千户公,除授州刺史!”
府中将士闻言,纷纷摩拳擦掌。
一名年轻将领兴奋地说:“王爷,末将愿为先锋!”
邵陵王拍拍他的肩膀:“好!明日点兵出发!”
此时侯景军中,探子来报:“将军,朝廷派五路大军来讨!”
侯景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冷笑道:“来得正好!
让这些养尊处优的王爷们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打仗!”
建康城内,朱异府上灯火通明。
他举杯对徐驎说:“徐大人不必忧虑,侯景蹦跶不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