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侯景篡谋围台城 勤王兵起战玄武(第3页)

 陈昕尚不知情,再次出城赴约。

 一进敌营,便被侯景的士兵团团围住。

 侯景冷笑道:“陈昕,你倒是忠心耿耿!

 可惜,你的同伙已经死了。”

 侯景逼迫陈昕向城中射箭传信,谎称桃棒率军来降,企图骗开城门。

 陈昕怒目而视,厉声骂道:“逆贼!休想让我助纣为虐!”

 侯景大怒,拔剑相向。

 陈昕毫无惧色,继续痛斥:“尔等祸国殃民,必遭天谴!”

 话音未落,利刃已至。

 侯景见攻城不利,便想了个阴招。

 他命人将劝降信射入城中,专门招揽那些被主人欺压的奴仆。

 这一招果然奏效。

 朱异府上有个奴仆,趁着夜色偷偷溜出城,投降了侯景。

 侯景二话不说,当场封他为仪同三司,还赏赐锦袍骏马。

 这奴仆得意洋洋,骑着高头大马在城下耀武扬威,冲着城头大喊:“朱异!朱异!

 你当官几十年,才混到个中领军。

 我刚投降侯王,就封了仪同三司!”

 城上的朱异气得脸色铁青,却无可奈何。

 这奴仆的炫耀起了示范作用。

 没过几天,越来越多的奴仆偷偷溜出城,投奔侯景。

 短短时间,竟有上千人投降。

 侯景对他们格外优待,不仅赏赐财物,还编入军中。

 这些奴仆哪懂什么忠义?

 只觉得侯景给了他们翻身的机会,个个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起初,侯景的军队还算规矩,严禁士兵骚扰百姓。

 可日子一长,粮食渐渐吃紧。

 石头仓的存粮快见底了,侯景急了,索性撕下伪装,纵兵抢掠。

 士兵们如狼似虎,冲进百姓家中,见什么抢什么。

 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统统搜刮一空。

 百姓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眼睁睁看着家当被夺走。

 城里物价飞涨,一升米竟卖到万钱。

 饿殍遍地,尸体堆满沟壑,无人收殓。

 就在这乱世之中,正德太子萧见理坐镇东府。

 他本就是个贪婪阴险之徒,见城中大乱,竟动起了歪心思。

 一天夜里,他偷偷带着一群强盗,溜出城去,想趁火打劫。

 “殿下,咱们真要去抢大桁?”

 一个强盗低声问。

 萧见理冷笑一声:“怕什么?

 现在谁还管得了我们?不抢白不抢!”

 可他们刚到大桁,就遭遇了埋伏。

 黑暗中箭如雨下,萧见理躲闪不及,一箭穿心,当场毙命。

 这个贪心的太子,终究死在了自己的贪婪之下。

 梁朝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发出檄文,号召各地藩王出兵勤王。

 这檄文传到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案头时,他正在用早膳。

 “王爷,荆州急报!”

 侍卫快步进来,呈上文书。

 萧誉放下筷子,眉头紧皱:“侯景这厮竟敢造反?”

 他擦了擦手,仔细阅读檄文内容。

 旁边侍立的谋士凑过来:“王爷,咱们该如何应对?”

 “自然要出兵。”

 萧誉斩钉截铁地说,“传令下去,即刻整备军马。”

 与此同时,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也收到了檄文。

 这位年轻王爷正在校场检阅士兵,接到文书后立即召集众将商议。

 “诸位,”

 萧詧环视众人,“国难当头,我等岂能坐视?”

 部将们纷纷响应:“愿随王爷赴难!”

 湘东王萧绎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从江陵出发,向东挺进。

 这支队伍旌旗招展,铠甲鲜明,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这阵势,是要去打侯景啊!”

 路旁一个卖茶的老汉对顾客说。

 “可不是么,”顾客啜了口茶,“听说那侯景凶残得很,一路上烧杀抢掠...”

 此时,邵陵王萧纶的部队正遭遇困境。

 他们先前奉命出征,行至钟离时听说侯景已渡过采石矶,急忙回师救援。

 渡江时突遇狂风,不少士兵和马匹都淹死在江中。

 “报——”一个浑身湿透的传令兵跌跌撞撞跑来,“王爷,我军损失惨重!”

 萧纶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脸色阴沉:“天不助我啊...”

 好不容易渡过长江,部队在赵伯超的建议下改变行军路线。

 这位前谯川刺史对萧纶说:“王爷,若走黄城大路,恐与叛军正面遭遇。

 不如直取钟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萧纶采纳了这个建议。

 然而夜间行军时却迷了路,多绕了二十多里。

 天亮时分,疲惫的军队终于在蒋山扎营。

 “怎么回事?”

 萧纶质问向导,“不是说这条路最近吗?”

 向导跪地请罪:“小人该死,夜里看不清路标...”

 侯景这边也没闲着。

 他正分兵防守长江,突然听说萧纶大军逼近,顿时慌了手脚。

 “快!”

 侯景对副将吼道,“把抢来的女人和财宝都运到石头城去!”

 他随即调集三路兵马围攻萧纶。

 双方在玄武湖附近展开激战。

 萧纶的军队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一举击溃了侯景的部队。

 “报——”侯景的探马飞奔而来,“我军败退至覆舟山北!”

 侯景气得直跺脚:“废物!都是废物!”

 他咬牙切齿地说,“传令下去,收拢残部,依山列营!”

 就这样,萧纶的军队进逼玄武湖,与侯景的叛军隔湖对峙。

 双方都在等待最佳时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林立的旌旗。

 士兵们紧握兵器,警惕地注视着对岸。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