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北齐开国风云定 南疆举义战云兴(第2页)
北城的馆舍简陋阴冷。
与此同时,杨愔已派彭城王元韶等人捧着玉玺去见高洋。
次日清晨,南郊祭坛上香烟缭绕,高洋身着衮服,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完成了即位大典。
“吾皇万岁!”
山呼声震天动地。
高洋志得意满,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天保,国号大齐。
“为何史书上要称我们为北齐?”
有大臣不解地问。
史官提笔解释道:“南边已有萧氏建立的齐朝。
为示区别,只好加个‘北’字。”
说罢,在史册上郑重写下“北齐”二字。
却说高洋篡了东魏的帝位,改国号为齐。
他追封祖父高树为文穆皇帝,祖母韩氏为文穆皇后,父亲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高祖,兄长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母亲娄太妃被尊为皇太后,东魏旧臣的爵位都被降了一级,唯独那些效忠高家的臣子不受影响。
高洋大肆封赏亲信。
宗室高岳等十人封王,功臣库狄干等七人也得了王爵。
他的弟弟们更是一个不落:
高浚为永安王;
高淹为平阳王;
高浟为彭城王;
高演为常山王;
高涣为上党王;
高湝为襄城王;
高湛为长广王;
高湝又封任城王;
高湜为高阳王;
高济为博陵王;
高凝为新平王;
高润为冯翊王;
高洽为汉阳王。
“陛下,如此封赏,会不会太过丰厚?”
一位老臣小心翼翼地问道。
高洋冷笑一声:“朕的江山,自然要由朕的兄弟子侄来守。
难道要便宜外人不成?”
老臣不敢再多言,低头退下。
高洋与高澄本是同母兄弟,演、湛、淯、济也都是娄太妃所生。
其余九位兄弟则是其他妃嫔所出。
这些兄弟虽然都封了王,但高洋心里清楚,他们未必都服气。
“大哥在世时,你们可没少受他的气。”
高洋在一次家宴上对弟弟们说,“如今朕登基为帝,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高演连忙起身:“陛下说笑了,臣弟们唯陛下马首是瞻。”
高湛也附和道:“是啊,大哥在世时太过严厉,还是二哥待我们宽厚。”
高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至于东魏的末代皇帝元善见,高洋倒没赶尽杀绝,只是降封为中山王。
善见的皇后高氏,也就是高洋的妹妹,被封为中山王妃,还保留着太原长公主的封号。
“皇兄,为何不直接...”
高湛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高洋摇头:“他毕竟是朕的妹夫。
再说,留着他也无妨。”
太原公主对善见倒是情深义重。
虽然国破家亡,但她始终陪伴在丈夫身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主何必如此?”
善见苦笑道,“我现在不过是个废帝,连累你了。”
太原公主握住他的手:“你我夫妻一场,说这些做什么?”
高洋偶尔也会召善见入宫赴宴,甚至允许他自由出入。
每次出行,太原公主必定相随。
“陛下今日心情不错。”
太原公主看着高洋赐给善见的御酒,小声提醒丈夫,“你少喝些。”
善见点头:“我知道。”
宴席上,高洋突然问道:“中山王,可还记得当年在位的日子?”
善见放下酒杯,恭敬地回答:“臣现在只想安稳度日,不敢有其他念想。”
高洋大笑:“好!识时务者为俊杰。”
太原公主在一旁紧张地看着,生怕丈夫说错话。
直到宴席结束,她才松了口气。
回到府中,太原公主亲自照料善见起居。
她命人准备醒酒汤,又吩咐下人小心伺候。
“公主不必如此费心。”
善见有些过意不去。
太原公主却坚持道:“你现在身子不比从前,得多加注意。”
正是因为有太原公主的悉心照料,善见才能在这乱世中苟延残喘。
高洋想立正妃李氏为皇后。
李氏是赵郡李希宗的女儿,出身名门。可朝中大臣意见不一。
高隆之、高德正站出来反对:“李氏是汉人女子,怎能做国母?
不合祖制!”
杨愔却坚持己见:“汉、魏以来,元妃立后本是常例,何必改易?”
高洋沉思片刻,最终采纳杨愔的建议,立李氏为后。
李氏的儿子高殷被立为太子。
同时,高洋追尊兄长高澄的王妃为文襄皇后,让她住在静德宫。
高澄的儿子孝琬封河间王,弟弟孝瑜封河南王。
朝堂上,高洋开始调整官职。
太师库狄干升太宰,司徒彭乐任太尉,司空潘乐转司徒,司马子如升司空。
高隆之掌管尚书省事务,弟弟高淹任尚书令,元绍为尚书左仆射,段韶为尚书右仆射。
不久,段韶卸任,杨愔接替右仆射一职。
朝臣们私下议论纷纷。
“陛下用人不拘一格,倒是难得。”
有人赞叹。
“是啊,杨愔虽非勋贵,却有才干。”
另一人附和。
高洋初掌大权,施政清明。
他选拔人才只看能力,管理臣下依法而行。
朝廷内外秩序井然,颇有新朝气象。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听说高洋篡位,决定出兵讨伐。
他打着“匡扶正义”的旗号,率军从恒农架桥渡河,直逼建州。
高洋得知消息,亲自领兵迎战,驻扎在东城。
宇文泰远远望见高洋的军队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忍不住感叹道:“高欢竟有这样的儿子!
即便死了,也算后继有人了!”
这时,天公不作美,连日大雨,牲畜纷纷病死。
宇文泰见形势不利,只得撤军西归。
此后,洛阳、平阳等地的守将纷纷投降北齐。
高洋趁势南下,攻打梁国,一举夺取南青州、山阳郡,又拿下淮阴、司州。两河、两淮之地,尽归北齐所有。
手下将领纷纷庆贺,高洋却淡然一笑,道:“天下未定,不可懈怠。”
有人问:“丞相,如今我军势如破竹,何不一鼓作气,直取江南?”
高洋摇头:“梁国虽弱,但根基尚在。
贸然深入,未必能胜。
不如先稳固根基,再图大业。”
果然,在他的治理下,北齐国力蒸蒸日上,疆域辽阔,兵强马壮。
群臣赞叹:“陛下英明神武,北齐之盛,前所未有!”
高洋却只是淡淡一笑,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在思索更远的未来。
北齐的强盛,此时达到了顶峰。
梁主纲被侯景牢牢控制,无论大事小事,都得听侯景的。
他连给各地藩镇写信求救都不敢,只能每天以泪洗面,听天由命。
这时,鄱阳王范正住在湓城。
他本来是个有抱负的人,一直想匡扶梁室。
可现实是,他困在江州,动弹不得。
一天,范对心腹叹息道:“如今朝廷被侯景把持,我们却只能坐视不理,实在可恨!”
心腹劝他:“王爷,不如先稳固根基,再图大业。”
范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色:“你说得对,既然朝廷指望不上,我们就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