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再启言无忌YWJ

第41章 军改的触须(第2页)

 

他没必要查案,没那个精力。劳资穿越而来,不为昨日找真相,只为明天找答案。

 

很简单,谁有能力作妖,谁想从中受益,收拾谁就行了。

 

-----------------

 

李清平曾经见过的那间金碧辉煌的佛堂,而今搬到了仁寿宫。

 

这富丽堂皇,晃瞎了校哥儿的钛合金狗眼。

 

金、银、玉、木、珊瑚、玳瑁……聚齐了人间七宝,仿佛能召来满天神佛的护佑。


“宝器如此齐整,老太妃真是虔诚之人啊”

 

没见过世面的皇帝,在赞叹。

 

“都是神宗皇帝赐下的,哀家不敢舍弃啊”

 

郑老太妃富态的脸,挂着骄傲和嘲讽。

 

“听闻皇帝忙于查案,怎有空来探望哀家了”

 

“大臣们查案,牵涉到了老贵妃之前几位近侍”

 

“皇帝若要问罪,哀家并无辩解”

 

呵呵,办你?校哥儿又不傻。

 

“并无,只是,恐牵涉到福王叔,朕特来告知一声”

 

老太妃脸上的笑容,冻结了。

 

校哥儿还没走出仁寿宫,身后就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可怜了那些宝物。

 

明日叫内侍收拾些出来吧,珍贵文物呢,多可惜啊。

 

还有,皇宫该大扫除了,算算日子,快了。

 

-----------------

 

次日小朝会,老孙头隐晦的提出了“福王可疑”的论点,果然一干大佬跟进了。凡是泰昌帝的臣子,与福王都算是老仇人了,都很有默契。

 

三大案必须有人出点血,这顶锅的人选,大家都很满意。等一段时间,一干嗷嗷待哺的青衣禽兽,要上场了。

 

小朝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辽东功臣的封赏。

 

首功者熊延弼,挂兵部尚书衔,加太子少保,仍做辽东总督。户部左侍郎毕懋良回京述职,另有任用,不是总督,就是尚书。钦差洪承畴,连升三级,挂兵部侍郎衔,仍做监军。巡按毕自肃升为辽东代巡抚,连升五级,七品小官变为从四品,可以穿红袍了。

 

武将方面,比较复杂。屡建奇功的曹文诏、不负众望的尤世功、坚韧不拔的张明世、统兵有方的陈策、阵前斩将的马祥鳞.......,名单清晰,但校哥儿要行的封赏,不是简单的升职加薪。

 

“朕不明了,何以辽东有如此多的总兵”

 

小皇帝多数时间,是不开口的印章,有求,必印。但这木头人一开口,必有大事。

 

“说来话长,我大明有两种军制........”

 

兵部黄尚书耐心解释着,校哥儿心中,当然早有答案。

 

明朝主要的兵力,是常兵,也就是各地的卫所兵。太祖皇帝有言:“吾不花一分钱,养百万兵”,指的就是卫所制。大明有394个卫,下辖约两千个所,养两百万兵。卫所绑定土地,绑定军户,均世袭不变。起初,打江山的精兵强将编入各地卫所,震慑四方,天下承平。两百多年过去了,世袭的卫所官成为世袭地主,世袭军户成为世袭农奴,还不能脱籍,穷苦疲弱,惨不忍睹,怎能打仗?只能募兵,世袭卫所军官的戚继光,他的戚家军(浙军)也全是外面招募的,没有固定土地和固定军户,不算常兵,算营兵,属于战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