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田地(第2页)
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田地忠实的反映出了地势的走向,就连黄河两岸都不例外,在江水沿岸,一长溜的土地坑坑洼洼的很不平整。
踱步行在乡间地头,走了约莫有半个时辰,李贤终于在手下人的指点下,看到了他的土地。
那是一块光秃秃的土地,面积不大,有几十亩的样子,就那么突兀地出现在汹涌澎湃的河水北岸。与四周的田地不同,这块土地上并没有种植粟米,而是种了小麦。别人家的田地空空的一片,但李贤田中的小麦已经开始发芽,黄绿对比之下,益发显出了田地的荒芜。
似乎是瞥到了自家州牧的不爽,李贤的御用管家这时小心翼翼地靠了过来,嘴中道“使君,小人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种地的百姓都在私下讨论,他们认为使君种了这小麦,有些不合时宜”
“此话怎讲?”
“小麦需要精耕细种,而且不可缺了水源,可是,粟米就没有这么矫情了,它耐寒耐旱,只要今年种下,明年便可收获,正因为如此,粟米一直是五谷之首,是百姓的主食”
李贤笑道:“你可莫要欺我,我知道,小麦冬至前种下,等到来年四五月便可收获,而粟米五月种下,**月即可收获,只要轮番耕种,自可确保四季不闲”。
管家觉得李贤很是和善,当即反驳道:“农耕之苦,田地不易,每到冬季,百姓都会休耕一季,如此以来方可确保来年粟米丰收”。
休耕?
李贤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的说法,后世里,为了提高田地的产量,百姓巴不得加上几千斤的化肥,只求田地高产,如此竭泽而渔的做法极大地损坏了土地的根基。
可是,若像汉时百姓这般采取休耕的做法,又不符合李贤的预期目标。
于是,李贤只得语重心长地解释道:“你且宽心,我有法子可以确保土地轮番耕作,不至于损了地力”。
“若能如此,当是百姓之福!”提高土地肥力?李贤自有妙计。
汉时虽然已经有了绿肥的使用,百姓也懂得桔杆还田的道理,可是,家畜之类的粪便并没有充分使用,百姓只是把它们当作了寻常垃圾丢及,极少数人将他们放到田地中使用。
李贤打算清理河淤,将淤泥作为肥料使用。
当然了,仅靠河泥可不够用的。
此时地广人稀少,提高生产力才是要紧事。
当然了,建立水车、推广曲辕犁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土地耕种时,第一季以垄沟为基,等到第二年,以垄坝为基,如此轮换使用,必可确保地力不失!”
众人面面相觑,俱是称妙。
瞥了瞥东一块西一块的自家田地,李贤眉头一皱,嘴中道“占田十亩者为下农;占田十亩至八百亩者为中农;八百以上者为上农,如今我手握叁佰顷地,但却并没有集中到一起,吕管家,你说我要是把地都圈起来,这要花多大代价?”
圈地,这可是贪官污吏做的事儿!吕刃身子一抖,嘴中却没敢反驳,只是迟疑的说道:“使君,这地可都是大户人家的,若不用非常手段,只怕难以行事!”
李贤点了点头,嘴中道“也罢,事有轻重缓急,这事儿倒也急不来。”
史上赫赫有名的圈地运动有以英国为代表的“羊吃人运动”、以满清八旗为代表的八旗圈地,两者的目的和涵义都大为不同。
英国的圈地运动是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样以来就把拥有土地的农民变成了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有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就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般而言,八旗圈地指的是顺治元年颁布的圈地令,鞑子王多尔衮三次下令圈地,其目的是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这与英国佬的圈地运动比起来,影响和结果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