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长安事(第2页)

皇甫嵩大义凛然道:“哼,为国家岂惧这些阻挠,文远明日可愿与老夫在朝上上奏?”张辽现在虽然只有千余兵马,可是对于长安来说却是十分难得的将领,显得珍贵,同时张辽也是堂堂中郎将、侯爷,在朝廷上也不是毫无影响力。张辽心中暗叹,但是张辽乃是忠义之人,深感皇甫嵩的大义,深受感染,说道:“老将军,辽定不负老将军所望,但求问心无愧。”皇甫嵩见张辽答应,心情略好,但是想起长安的局势,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容不得不担忧啊。

同是长安城,王司徒王府,王允独自一人在想事情,最近王允相当的得意,但是王允自己永远不会觉察到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变化。王允开始对别人大声的指喝,开始自命不凡,开始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功臣,别人想的永远比不上自己想的。王允现在面对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竹简,刘备上表的竹简,里面还有刘备上供的五车粮食。另一个却是一块蜀中特有的蜀锦布,长长的全是文字,陈林的上奏。

按理说这些东西都应该在皇宫之内才对啊,可是这时候却出现在王允私人的府邸之内。不是王允逾越,这是献帝特令的,这点却是真的。王允轻蔑的笑了笑,将刘备的竹简丢到一边。小小洛阳令,不值一提,不过王允也能看出刘备上供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意味着什么,威严,说明汉室威严的地方。王允真正不痛快的却是想着你刘备居然只送来这么点粮食,能解决长安的什么问题啊。王允不知道的是,这还是一个叫司马防的人出的主意,刘备才勉强从口粮中抽出五车来,要不然连这五车都没有。

王允顺手又拿起陈林的上书,再次看了一遍,只见王允叹了一口气,放下锦布,缓缓走到窗前。嘴中念叨嘀咕着一句话:“蔡伯喈啊蔡伯喈,某真的不如你吗,为何人人都眷顾于你敬仰你,我才是大汉的功臣,好,既然益州牧将你说成这样,那你就去益州吧,我倒要看看在那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你还能干什么。”王允出自太原王家,乃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对象,可是自从王允遇到同龄的蔡邕之后,王允发现只要王允与蔡邕站在一起,别人就不会多看自己两眼,周围都是对蔡邕的赞扬。这让年轻时候的王允十分的向往,王允暗中希望能真心想蔡邕学习,不停的接触蔡邕,说实话通过与蔡邕的交往,王允还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可是渐渐地,到了董卓这里,一大反贼都对蔡邕如此看中,这让每日卖命装着顺从董卓的王允十分不爽,心想我自己那么卖力的出卖自己,都没有你整天摆着一副臭脸来得实惠,凭什么。王允开始将几十年慢慢积下来的妒忌瞬间爆发,转化为无限的怨恨,他巴不得蔡邕死,可是陈林这一封上山,却让王允不得不重视,陈林说得太毒了。治罪蔡邕就是失了天下人的心,这是王允绝对不能失去的,现在的王允必须要靠着大汉刘氏这一面旗帜,才能让自己站在天下人的头顶,蔡邕的头顶。王允心想,蔡邕你得活着,你就等着在益州那偏远的地方看我如何名留青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