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新增一部,大汉七部之一教育部(第2页)

臣哪怕已经从带来的人中将念过书,品行只要过得去的人都拉出来为官为吏,都远远不够。

臣建议明年应当举行科举,由朝廷直接管理,不按照以往的惯例,而是采用初试、复试,最终决出来汉京参与考试的人,组织最后的大试。

凡是在大试上的成绩不是太差,就全部录用为官吏,而进入殿试之中的人,则由王爷您来安排重任。

王爷以为如何?”

朱高煦听得心头沉重,原本是好心情,随着李定荣说出来的又一件事,他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虽然李定荣说得很好,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不一样啊。

“定荣,那你可有了解过,大汉之内的读书人,有多少呢?”

朱高煦话音落下,李定荣直接沉默了,这个问题才是最致命的。

大汉是原本的安南,不是大明。

在大明,不缺少读书人,更不缺做官的人,但在大汉,是从原本的安南基础上而来,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读书人。

原本的安南,教育体系就已经烂了,根本就没有在大明的学堂,导致读书人根本就不多。

这也是李定荣哪怕提出了解决方法,朱高煦都高兴不起来的原因。

在大明,官吏不够了,那就来一场科举,就能将不足的官吏补充出来,但在这里,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

可以说大汉之内的那些读书人,都根本不用考试,只要品行过得去,李定荣都差不多拉出来已经在用着了,剩下的还能怎么科举?

“王爷,是臣没有想到这点,请王爷责罚。”

李定荣也没有说什么,直接认错,作为朱高煦的谋士,如今朱高煦完全是将他当做首辅在用,他给出的答卷却是差强人意了。

朱高煦摇摇头,没有丝毫怪罪李定荣的想法。

“行了,我不是在怪你,你这段时间很忙,有所疏忽能理解。

不过你说的还是可以尝试的,有的人肯定是隐藏起来的,准备一次科举,正好将这部分人吸引出来。

另外,那些处理的官绅人群之中,有一部分从犯,基本都是读过书的人,你在里面挑选挑选,可以先拿出来为吏,不要让他们做主事,全部安排副职,并且给予他们五年以上的考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