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朱高煦的意外与惊喜,以汉京为中心的水 陆航道(第3页)
“爹,我知道了,以后我一定用心学习!也定然做好手中的事!”
这一刻,朱瞻壑只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在这一刻,产生了回报。
他不奢求其他,他只希望朱高煦能够正视他,能够看见他。
他也不是要朱高煦的夸赞,他要的,就是朱高煦的认可啊。
一直以来,他一直被拿来和朱瞻基比较,哪怕他付出的比朱瞻基多得多,但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是不如朱瞻基讨朱棣的喜欢,如今总算是拨开云雾见月明了。
朱高煦宽慰了几句,又诫勉了几句,随即带着朱瞻壑继续在营地内看着。
这次朱瞻壑算是给了他一个惊喜,朱高煦也是比先前更加仔细认真的看着,听着朱瞻壑在一旁讲解。
看完之后,朱高煦再次给予了肯定,随即来到带着李定荣与朱瞻壑来到一处空旷无人之地。
“现在也差不多看完了,你们做得很好。
接下来我说的,定荣你记一下。”
朱高煦看着朱瞻壑也跟着李定荣一起准备记,也没有阻止,任由朱瞻壑的作为了。
见李定荣准备好,朱高煦缓缓开口。
“安置百姓的事情,就这样吧,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着重说一下外城的问题,那些房屋,确实该修缮了。
过后我会调军过来协助,加快改变进度,尽快完成房屋的修缮,你也要动员外城的百姓,让他们也动起来,这是在为他们修缮,大军只是来帮忙的,别搞混淆了。
后面不是要实行商业特区吗,将城南与城东进行延伸,如今这些地方还不够,还要继续向城外扩展,到时将城南与城东,建立为集贸区。
而城东与城南正好对应京建河(汉京至建昌)与京安河(汉京至安阳),后面将两条河扩宽,改成运河,同时将建昌与安阳的港口扩宽,同时还有安邦的港口。
以及安邦至海阳,也要打造成海安运河,到时可以让航运直达汉京,同时陆路也要进行扩宽,缩短汉京至安邦、海阳、京北、建昌、新兴等地的时间。
同时还要打通汉京至宣光、归化一带的运河,能够进行航运。
到时商业会以汉京为中心,通过这些航运,以及陆地通道,将周边这些地方全部带动发展起来,而道路与航运,则是重中之重。
中部以清化为核心,演州为支撑,清化有两条河经过扩宽后可以当做运河使用,演州也有一条靠海的沿河,都要进行发掘。
南部则以广平、广治为发展中心,那里因为相对狭窄,不用再去单独开挖运河了,包括顺州之地,以靠海的优势进行发展,扩大港口即可。
到时大汉的商业发展起来,通过这些地方的辐射,北部也不会发展得太差,只有这样,大汉才能总体发展起来。”
扩大为运河,这是朱高煦早就产生的想法,只发展靠海的地方,是不够的,只有打通这些航运的连通,才能盘活整个大汉。
而且这些的疏通,今后大汉的用兵,也会受益,通过水运与陆地网络,后勤物资的运送,也会更加便捷。
只是这样做,需要投入不少的财力与人力,朱高煦也只能让李定荣先安排做着了。
李定荣将这些记下后,迟疑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
“王爷,这样做恐怕会需要极大的财力与人力,可否缓慢实行?”
李定荣现在就怕这个,这一项运河工程,需要的钱粮以及人力、物资,那是真的不少,若是安置已经完成,且已经秋收,他还不会反对,但如今,是真的难。
朱高煦当即道:“此事只是一个规划,现在先将城东与城南的商业区建立起来,待商业逐渐起来,运河逐步开工建设。
这也不是短期所能完成之事,但却是必须要做的,先修建陆地驿道吧。”
朱高煦也没想一下子将这些全部完成,实际情况也不允许,但最终,这个网络他是一定要建成的。
而且修建的人,也不一定得全部是自己的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