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杨士奇在大汉的见闻(第3页)
不仅是我们店,所有店铺都是一样的,外面所来之人,若是觉得贵了,可以去便宜一些的小店,亦或者加入大汉籍,就能得到相应的待遇。
至于菜单的定价,这些都在官府监管司规定的价格范围内。
若是客官不了解,可以先去了解监管司定下的市场价格,若是有哪家店铺超过了相应的收取价格,可以到监管司投诉,监管司当天就会解决。”
其实这些都是从都会随时根据市场变动调整价格。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朱高煦为了让
至于汉人的区别,朱高煦也不怕其他人有想法,要是觉得吃亏了,可以不在大汉消费,自备吃食,要么,就加入大汉籍。
但加入大汉籍,也是有要求的,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的。
而且定下的这些价格,也是根据店内的装修、规模、地段、人数等要求制定的,防止人赚得过多,也防止做餐饮的人没有利润。
杨士奇没有再问,将监管司记在了心里。
随即点了几个菜,至于酒,是一点欲望都没有,因为他身上带的钱,完全不够他大吃大喝。
等待期间,杨士奇也听着周边人的聊天。
“你们之前都是去往大明经商,如今怎么来大汉了?”
“去大明经商需要国王向大明提交所购买清单,由大明审批之后,得到同意才能进入,而且都只能向大明朝廷或者官府购买。
比起大汉不仅麻烦,而且赚取的利润也不大,尤其是大汉的许多商品,大明都没有。
而且汉王还给我们保留了较多利润,来大汉经商一次,抵得上去大明至少三次,如果运气好,会更多。”
“谁说不是呢,像我们,来自满者伯夷国,若是没有得到国王的支持,都无法到大明经商,因为没有官府的牵头,不能进入大明。
之前大汉与大明仿佛要开战一般,幸好大汉没有被影响,不然可就亏大了。”
“说得是,可惜大汉就是要收取关税、商税,不然赚得更多了。”
“你就知足吧,虽然要交税,但赚到手里的钱依旧不少,已经很好了,比起以往经商,都要好不少。
这个钱,我也乐意交给大汉,交了这个钱,我心里反而踏实。”
“也是,起码交了这些钱,不会遇到被为难的事情,也是极好。”
“兄台,在下第一次来大汉经商,冒昧问一问,这酒楼收钱,怎么还有区分?”
“你要是觉得贵了,就去外城,外城的要便宜一些。
大汉给我们在生意上让了利,我们赚的也不少,这一顿饭钱,即便你全吃贵的又能吃多少?
这样的店扣除了给这个价格已经不贵了。
你要是去过大明就知道了,大明京城许多酒楼,比这里还贵,而且汉人吃也是一样的价格,你还挑什么。”
“你们说大汉与大明若是发生冲突,我们该怎么选择?到时是来大汉经商还是去大明?”
“这还用说,肯定是大汉,之前马六甲海战都知道了吧,大汉的实力强着呢,我们国王都已经在想着怎么和大汉处好关系了,实在太吓人了。”
“对,而且大汉和大明都是汉人,听说大汉大王还是大明的汉王,应该打不起来。”
“都少说两句吧,不管怎么样,反正我们肯定是会来大汉做生意的,我们国内的官府说,大汉与大明都是强国,但大汉就在我们边上。”
杨士奇听着诸国商人没有隔阂间的聊天,听得心头沉重。
难怪去往大明经商的诸国商人变少了,原来都来大汉了。
听着这些,杨士奇也大概知道大汉经商的氛围,听着确实要比大明更好,尤其是大汉的关税、商税,这些人竟然还这么主动,丝毫没有怨言,可是让杨士奇感到意外。
尤其是当听到大汉在海外诸国的影响力时,杨士奇更加沉重。
因为有一句话他很是认同,那就是大汉就在这些小国边上。
这个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