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08章 赵祯理政(第2页)

 郭中庸躬身告辞,正要离去时,他实在是费解,最后还是问了出来。

 “官家,臣斗胆一问,不知官家欲售之物为何?”

 赵祯闻言一愣:“朕没跟你说过吗?”

 郭中庸一脸紧张,努力的回忆,皇帝给自己说过吗?

 别真个是自己没记住,那就犯大错了。

 见他那样,赵祯明白了,自己好像还真没说啊。

 起身去内室,赵祯提着一袋子工艺品出来了:“就是这些,既然你正好提及此事,那就带走吧,等店铺定下来之后,就先摆上。”

 郭中庸接过太监递来的袋子,忍不住打开一看,神色更为惊讶。

 这些琉璃所制之物,精美异常,却被这般随意对待。

 “官家这是要变卖宫内之物?这又是为何?”郭中庸很是费解。

 没听说最近皇宫里闹经济危机啊?

 可见赵祯已经不理他了,郭中庸也不敢多留,赶忙躬身告辞。

 等到陆业明进殿之后,赵祯干脆的打发走了所有人。

 “这几日可有收获?”赵祯迫不及待的问道。

 安排了人潜伏,赵祯急于知道结果。

 可陆业明的回答却令人失望:“回官家,那几人才刚刚进入吕相府上,实是得不到太多的消息。”

 赵祯前倾的身子重新变直,又坐了回去:“也对,是朕心急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失望之情还是溢于言表。

 “是臣无能,臣回去就下令,让那些暗探再上点心!”陆业明立刻回道。

 人到中年,好不容易抓住一个机会,他可不想错失良机。

 “不可!”赵祯厉声制止了他,“千万不要打草惊蛇!此事乃是多年之计,不可急于求成,暂时没成效就没吧。”

 赵祯说的严肃,就是察觉到了陆业明的心思,生怕他急功近利。

 “是,臣知晓了。”陆业明俯首。

 “嗯。”赵祯摆摆手,“且近前来,朕与你再说一件大事。”

 随后,赵祯详细给陆业明解释了一番报纸业务的大概,听的陆业明一愣一愣的。

 作为半新生事物,陆业明显然分不清报纸和朝廷的邸报有什么分别。

 但有件事他是听的明白,赵祯又让他负责了一个部门,而且皇帝本人还十分看重。

 这就足够陆业明重视了。

 陆业明信誓旦旦的表示:“臣定为官家办好这报纸,管好报务司!”

 看着他信心满满的样子,赵祯不由得点了点头。

 “卿尽忠皇事,朕都看在眼里,朕非吝啬之人,他日自有赏赐。”

 陆业明按捺下心中的激动:“为官家做事,乃是臣之本分,不敢妄言赏赐。”

 “嗯。”赵祯十分满意,“除了这事,下去之后也想办法替朕找个商铺掌柜,朕有用。”

 “是。”陆业明行礼后告退。

 “对了!”赵祯最后又补充了一句,“你招揽的报纸编辑还有掌柜,届时将他们的履历都送朕这里一份,朕要过目。”

 报纸乃是日后的天子喉舌,这种要地,编辑自然要是赵祯能掌握的人。

 既然都审查了编辑,那再多审查几个掌柜也就不费事了。

 对此,陆业明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不敢阻拦。

 等他也离开了,赵祯目光有神的看向西南方向,那是政事堂的所在地。

 “诸事已毕,该去看看吕公了。”

 赵祯起身离开大殿,吩咐一声起驾,车驾直趋政事堂。

 此时的政事堂内,宰执大臣们并不知道,皇帝马上要来了,还在如常办公。

 说是如常,可往日里,政事堂内可不如今天这般安静。

 看起来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可细看就能发现,所有人都四下扫视,心思难测。

 而这一切的源头,便是吕夷简了。

 因为赵祯还没动手,所以吕夷简还是实质性的宰相,被皇帝所重,两朝肱骨,自然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此时的吕夷简眉头紧锁,手中握着笔却始终不敢下笔。

 下首,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为宰相的张士逊冷眼看

着吕夷简的异常,心中不知盘算着什么。

 吕夷简名动朝野不假,可也不是没有政敌的,同为宰相的同行,正是盯他盯的最紧的人。

 另一边,马上要被外放的尚书左丞、参知政事晏殊,则颇有些担心的看着吕夷简。

 这两日吕夷简都十分异常,可他去问,吕夷简却又什么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