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22章 变法初论(第2页)

 加俸就类比于绩效



 由职钱、侍从衣粮、餐钱、茶酒厨料、薪蒿炭盐,以及各种其他支出共同构成。

 还有一个就是职田了,职田属于官田,在职官员可以从中按比例领取补贴。

 除去以上三种,宋代官员还享有给券、公使钱及多种赏赐。

 史载这些赏赐,“动辄为银五千两,或钱五十万缗”。

 综上所述,宋代的中高级官员生活十分优渥,最顶层的那一批人更是腰缠万贯。

 所谓“国朝遇士大夫甚厚,皆前代所无”,这种话也只有北宋有底气说出来了。

 只是这些富贵荣华,却与大部分底层官员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朝廷机构是个典型的金字塔系统,如果让塔底下的人过上高级官员的生活,那挑费可就更多了。

 而且,底层官员的收入不仅少,遇到国家财用不足时,首先克扣的也是他们这些人的。

 毕竟做决定的人是上层官员,他们总不会自己砍自己吧?

 这样一来,低级官吏普遍生活压力巨大。

 这种情况,在赵祯的父亲,宋真宗时就已经出现了。

 宋真宗时的大臣张逸就曾面临这种窘迫。

 (张逸)知青神县时,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

 还有记载:观察推官柳某死,贫不能归,乳妪挟二子行丐于市。

 朝廷不给活路,那他们自然就会去自己寻找活路。

 身为官员,他们手握权力,下一步想干什么,也就不用多说了。

 吕夷简便是针对这一点提出了建议,要削减高级官员的俸禄和职田,增加中低级官员的俸禄。

 等他们的收入足以养活自己了,国家就可以加强监督,让他们廉洁奉公。

 对其中屡教不改的人,也可以动手撤职查办了。

 至于吕夷简为何能提出这种建议,这与他的出身有关。

 就算吕夷简不当官,他们东莱吕氏在家乡也是有名的大家族,他本就不指着朝廷的俸禄活着。

 有了固然好,砍去他也不心疼。

 而且身处中央宰执天下,对于宋朝的弊病他不可能没有数,提出这样的建议也算合理。

 至于李放如何看的出来,这个建议靠谱的,那就多亏了他能作弊了。

 让他直接去治国,他肯定不行,但开卷考试还不会吗?

 别的先不论,这一条刚好和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有重合,那自然是正确答案。

 李放自信的说道:“别的不论,这一条实行下去,你能团结的肯定是最多的那一批人。政治斗争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此举不仅能推进廉政建设,还能拉拢人心,再合适不过了。”

 “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赵祯重复着李放刚刚说过的话,越想,他越觉得这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不得不说。”赵祯颇为感慨,“现代许多言辞,都颇有深意,微言大义发人深省。”

 简单十个字,直指政治斗争的核心关键。

 只要把这十个字吃透,不说纵横官场,但最起码不会对政治是一头雾水,撞了南墙还不知回头了。

 “这话不假,毕竟领先你们近千年呢。”李放笑道,“以后你有的深省了。”

 将这个建议记了下来,赵祯决定回去再寻宰执大臣商议过后,早日推行。

 马上西夏就要立国了,开战之前,他势必要统合国内的人心,为军事斗争做好后勤工作。

 对于吕夷简剩下的改革策略,李放就没什么建议了。

 “他说的其余内容,不过是些十分正确的废话,什么重视农耕、减赋税,轻徭役都是历朝历代的老生常谈了,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嗯。”赵祯点头附和。

 忽的他想到了什么,猛的看向李放:“日前你说过的高产作物种子,可以亩产千斤的粮食呢?”

 李放看了下手机:“就这两天了,估计明天差不多就到了。这些作物虽然高产,但在你们那里过了两三代肯定会退化的,一时半会儿你肯定是指望不上他们。”

 “退化?是不是退化了,就没那么高产了?如何才能让它们不退化?”

 赵祯急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