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42章 西夏之事

 任红昌小心的在末尾坐下。

 在场的,不是皇室子弟,就是高门大户,她一个小小婢女自然要敬陪末座。

 可还没等她坐下,徐妙锦用手一扯,直接给任红昌按到了李放身边。

 然后,她像没事人一样,面不改色的坐在了最外侧。

 “这!”任红昌有些惊慌。

 没等她说什么,徐妙锦拍了她一下,将她之后的话给堵了回去。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任红昌也不好意思再有什么大动作,只好坐了下去。

 心里对徐妙锦满是感激。

 那边李放没发现她们的动静,他还在和赵祯几人说话。

 “对,你就坐这儿,吕公就坐你外面。李治嘛,他年纪小,就坐对面得了,省的够不到。”

 在李放的指挥下,六个人总算是坐好了。

 李放率先拿起筷子:“吃,吃,都别客气,这饭点都过去快一个小时了,你们吃了东西垫补了些,我可没有。”

 在他的带动下,气氛这才渐渐热烈起来。

 “一会儿还要谈事,酒就不喝了,以饮料代酒,各位凑合一下吧。”李放举起杯子来示意。

 众人共同举杯,算是应了下景。

 其他几人都还好,可五十多岁的吕夷简第一次喝可乐还是有些太过刺激了。

 “这,这饮子是何物所制?怎的这般怪异?”

 一口下去,他忍不住开口询问。

 “呵呵。”李放笑了下,“您老要是喝不惯,我就再去拿些别的。”

 “这倒不必了,有白水就行了,不用费心。”吕夷简摇摇头。

 另一边,徐妙锦则在兴致勃勃的询问任红昌,哪些菜是她做的。

 这般场景,让吕夷简感慨颇深:“这位郎君果非旁人,天子、皇子、贵女乃至女婢,都能一视同仁。”

 而且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不由得让他回想起了自家。

 随着他逐渐老去,儿子们也纷纷成家立业,各自远赴外地为官,他也许久未曾与这么多年轻人欢聚一堂了。

 “吕公,你可千万别客气啊,跟天子同桌吃饭的机会,在你们大宋可是不可能的,可不能错过啊。”

 李放见吕夷简在那发呆,还以为是赵祯让人有些放不开,所以出言招呼。

 赵祯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温声说道:“吕公尽可放开些,今日无有史官,君臣之礼,暂且放一放,也未尝不可。”

 “臣谢过官家,谢过李郎君了。”吕夷简也没解释,点头致谢。

 今日这顿午饭算是宾主尽欢,十几分钟后,满桌的菜就已经见底了。

 李治放下筷子,忍不住夸赞道:“先生这手艺,比之我大唐的御厨是远远超出,真该让阿耶也来尝尝。”

 “行啊,你和太宗皇帝说,只要他要来,我这里定然隆重接待。”李放笑呵呵的回道。

 “殿下,不知太宗皇帝如今身体如何?”吕夷简忍不住问道。

 唐太宗的地位,在宋朝是很高的。

 虽然赵光义曾说:“朕览唐史,见唐太宗所为,盖好虚名者也。每为一事,必豫张声势,然后行之,贵传简册,此岂自然乎!”

 可他这个太宗,自然不够碰瓷唐太宗的,后世的文人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里面就直言:“高祖之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就差直接把唐朝的开国之君定为李世民了。

 唐朝的文人有一个传统是哭昭陵。

 昭陵是李世民的陵墓,唐时有习俗,若是官员或百姓有冤情无法申诉,就会到他的陵墓前哭诉。

 这个习惯,在宋朝也被保留了下来,宋朝的文人也常常追思李世民。

 陆游就曾有诗流传: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

 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在宋朝的地位了。

 之前没空问,现在李治提到这个话题了,吕夷简也想起了李世民的寿命,忍不住开口发问。

 “多谢吕公关心。”李治行礼拜谢,“此时距离贞观二十三年尚且有段时日,阿耶还算康健。”

 李放此时在帮着收拾残局,闻言开口说道:“你今天抄的那些拿回去给你父亲看,他要是能执行下去,我保证他能多活个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