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北宋交子的前世今生(第2页)
“我之前是怎么看的......”
听李放问起,赵祯不由得开始思考,没过一会儿他站起身来:“你
们稍等一下。”
说罢,赵祯脚步匆匆的向外走去。
“来人!来人!给朕调来自朕登基之时,益州路上奏的所有有关交子的奏章!”
刚刚掌权的赵祯,此前朝政全在刘娥手里,他上哪有自己的体会去。
皇帝一声令下,整个皇宫顿时就忙活起来了。
赵祯还在位呢,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臣下的奏章自然不能说是随便扔了,都会妥善保管留档的。
在赵祯的催促下,很快,一大摞奏章就紧急送了过来。
“我之前也只是偶尔听大娘娘与群臣谈及此事,真的深入了解交子,还是要靠你提了这一次,一起来看看吧。”
说着,赵祯就把奏章给李放他们俩分了分。
三人互相交换着看,李放看的还是很痛苦。
满篇的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的,找不到重点。
倒是另外两人看的还算顺利。
不一会儿,一条清晰的线就整理出来了。
一开始的交子,都是私人组织的,交子铺林立,其中鱼龙混杂,一个弄不好发生挤兑,便会波及市场。
还会有不法之徒,在其中浑水摸鱼,趁机搞诈骗。
宋真宗时,当时主政益州的官员张咏为了规范市场,特地进行了一次改革。
他挑选了十六家最有财力的交子铺,并特许他们发行交子,而且互相做保,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可这个时候,官府还是没重视起这个新生事物,张咏的出手也只是为了稳定市场,交子还是把持在私人手中。
随着时间的发展,来到了仁宗朝。
在赵祯即位之初,汝州人寇瑊先任三司度支副使,后出知益州,掌管一府之地。
初到益州,寇瑊就注意到了交子的问题。
此时距离张咏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这期间最早的十六家交子铺,起起伏伏的,因为经营手段的不同,也开始出现了分化。
有管理好的,自然也有管理不善的。
其中有的交子铺现金储备不足,因此只能按照存款凭证的百分之七八十来提现。
一百贯的存款,最终能提出来八十贯都是幸运的,更有不幸的人,直接遇到了交子铺打包跑路的事。
因此,当时的益州,此类事件越来越多,自然引起了寇瑊的注意。
在仔细考察过后,他认为交子这种东西,平添了人与人之间的纷争,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不利。
因此寇瑊果断选择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他直接先斩后奏,强行“劝说”钱商王昌懿等人关闭交子铺,并把存款退还给存款人。
商人面对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最高长官,哪里有反抗的余地,自然是乖乖听命了事。
尘埃落定之后寇瑊才给朝廷上书:臣到任,诱劝交子户王昌懿等,令收闭交子铺、封印卓、更不书放。直至今年春,方始支还人上钱了当。其余外县有交子户并皆诉纳,将印卓毁弃讫。乞下益州,今后民间更不得似日前置交子铺。
他直接建议朝廷,以后益州民间压根就不能设立交子铺。
若寇瑊能一直治理益州,说不定交子就胎死腹中了。
但很快,由于赵祯刚刚继位,朝中丁谓得势,寇瑊又素来与丁谓亲善,很快便被火速提拔入朝,担任给事中。
益州的事务就落到了新任益州知州薛田的手上。
就在益州交接的这会儿功夫,朝中的丁谓正好失势,被贬崖州,寇瑊也受他牵连徙邓州,降少府监、知金州。
作为后继者,薛田就不用顾忌前任的政策了。
在经过详细调研后,益州知州薛田与益州路转运使张若谷联名上奏,请求朝廷恢复交子。
交子比铁钱实在是太方便了,朝廷能禁得了一时,但禁不了一世。
朝廷继续强制下去,那只会将交子逼入地下,那将更添朝廷的治理成本。
而且他们还在奏章中指出:交子之法久为民便,不可因噎而废食。
当然,两人也明确指出了,他们虽然不赞成直接一刀切的废除交子,但像之前那样任由私人发行交子也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