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震惊的王允(第2页)
王允冷笑一声。
“你是忠是奸重要吗?老夫不知你是从何得来的机密,可若是真是为了我大汉天下,便不该如此贸然登门见我!至于你安排的后手,若是那人心生歹念,你更是我大汉的千古罪人!”
说到激动处,王允怒发冲冠,瞪大了双眼指着李放,恨不能上去给他两巴掌。
“老夫多年谋划,诸公苦心维持,却被你这竖子轻易置于险境,老夫怎能不怒!”
李放恍然,他终于明白了王允的心思了。
自己的生死真假,他根本无心分辨,更不用分辨,他只需要自己不要打扰到他的计划就行了。
至于其他人的想法......
“也是,我在汉末不过是个无名小辈,堂堂司徒怎会折节与我这个无名之人相交?”李放无奈的摇摇头。
原来症结在此处,他太过低估古代这些上位者的心思了。
这也难怪,李放本来生活在现代,就算有阶层存在,可就现代的环境来说,谁又能说谁天生比其他人高尚呢?
阶层确实客观存在,但在普通人的生活过程中,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尤其在大学中,更是将这种平等深入了人心。
有时候,一个宿舍的兄弟,毕了业才能看出往常一起上网打游戏的哥们之间的差距。
在李放这里,轻易便结识了赵祯、曹髦、李治、朱棣、李世民这样鼎鼎大名的人物。
而且这些人,或对他十分尊敬,或和他成了朋友,或被迫受了他的威胁。
无一例外,在李放面前,他们都摆不出专属于皇帝的谱来。
时间一长,李放自己都有些沉迷其中了。
不过李放虽然理解王允的反应,但不见得就要体谅他。
毕竟若按照王允的意思来,被送到董卓面前,自己可是要死无葬身之地的。
就算不能真的惩罚他什么,李放也不能就这么轻易咽下这口气的。
就在他沉思的时候,上首王允不客气的问道:“老夫已经说出来了,你该回答老夫的问题了。你若能迷途知返,及时补救,老夫便许你可与老夫共谋扶汉大计!”
对于王允给自己画的饼,李放不置一词。
现在他用脚后跟想也知道,王允这就是在放屁,自己要是信了他,那就是傻子了。
要想让王允真的开诚布公的和自己谈一次,还是要在现代。
李放思量片刻抬起头来,神秘一笑:“司徒或许不会相信,我知道的,远比司徒想象的要多。”
看到李放的笑容,王允嘴角一抽,这回轮到他心生不妙了。
李放没给他反应的机会,开口便将自董卓入京以来王允等人的谋划,和盘托出。
“实际上,最开始谋划董卓的人,不是司徒你,而是昔日的司空荀爽。”
荀爽,颍川荀氏的高士,他或许在现代声名不显,但他有个侄子那名气就大了,其名为荀彧。
荀彧名头不小,可在汉末这个时候,还是比不上荀爽的。
荀爽兄弟八人俱以才名冠绝当世,人称“荀氏八龙”,而在这其中又以荀爽名头最盛。
当时有言流传: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而慈明就是荀爽的字。
董卓入京废帝之后,立了刘协为帝,为了增加自己执政合法性,他广召天下名士入京,为自己张目。
荀爽便在此时入京。
朝廷,或者说董卓先任命他为平原国相,然后荀爽上任路上,又追任为光禄勋。
在上任三天后,董卓干脆一步到位,直接拜荀爽为司空,位列三台。
因为他的升迁之快,荀爽还因此被当世人讥讽。
可以说,董卓一开始入京后,是想过拉拢士族,要和他们合作的。
为此,他还不惜和汉灵帝刘宏的母亲攀上亲戚,自认为董太后的同族。
在董卓看来,大汉几百年来不都是这么过的吗?
邓氏、窦氏、梁氏等等外戚轮流坐庄,与士族共治天下,他董氏如何不能执政?
可社会矛盾积压在这里了,哪里是董卓一人之心所能扭转的?
更何况他一个来自边塞凉州的武夫,现在一跃而执朝中牛耳,让那些世代簪缨的士族们如何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