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233章 匡扶汉室(第3页)

 毕竟,哪家的皇室也不会去主动教授皇帝学医的吧?

 在李放说出这些话后,王允欣慰的点点头:“我大汉天子,自然当是如此!”

 刘协本人的素质高,这一点是大汉再兴的基础。

 不然皇位上要是个混蛋,

下面的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做无用功罢了。

 “其二。”李放竖起第二根手指来,“董卓虽然祸乱朝纲,但大汉权威未失,汉朝这块招牌勉强还能挂起来,所以我们才有修补的余地。”

 董卓凶残,但有他在,起码保证了汉朝这块破旧的招牌没有倒下去。

 这个时候,董卓还能借着朝廷的权威,去各地搞些小动作。

 也算是另一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真正使大汉彻底倒下的事件便是李郭之乱。

 谁也不知道,在诸侯讨董时还肯独自追击董卓的大汉忠臣曹操,究竟是什么时候转变了心态。

 或许就是当曹操在破败的洛阳城内,见到了蓬头垢面的天子和百官时吧。

 天子与百官历经千辛万苦才从长安逃回了洛阳,一路上是饥寒交迫,困顿交加。

 看到缺衣少食的文武公卿,看到面容稚嫩的少年天子。

 也许是此时,昔日的愿为汉征西将军的曹操才真正的认清了现实,自己要效忠的汉朝已经没了。

 “汉室威权......”

 王允默默点头,示意李放继续说下去。

 “最后一个就是人了!”李放自信的说道,“若要谋大事,必须有大才。而我们背靠历史,完全可以将此时还未崭露头角的文武之才征召入朝。”

 “铲除董卓之后,朝廷不用急着东出,以大义名分号令天下,背靠雍凉之地,占据关中以观天下之变,成强秦之势。待时机成熟,则以天子之令讨伐不臣。如此,大汉必能再次复兴!”

 说道这里,李放不禁提高了声音,显得有些激昂。

 王允却显得有些为难:“其他的倒还好说,可这个征召文武之才入朝,若其人是白身,恐不好行事吧?”

 李放说将那些未来会崭露头角的能人们召集过来,这一点王允不反对。

 可他的思想还停留在之前的时代里。

 按李放的说法,那些人既然还未崭露头角,朝廷贸然征召入朝,授予官职,恐怕会落人话柄啊。

 “如今乃是乱世!乱世用人自当不拘一格!”李放却强势回复道,“国家正在生死危难之际,要是您还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我们就别谈什么匡扶汉室了。”

 李放语气如此强硬,让王允噎了回去。

 但沉默一会儿,他想到历史上自己的下场,还有成事后大变的心态,咬了咬牙,王允狠狠的点了下头。

 “贤侄说的是!是老夫太过迂腐了!你且给我个名单,如今可有什么贤才能为朝廷所用,老夫这就派人征召。”

 李放没想到王允如今这么好说话,他赶忙开口道:“现在其实也不用很着急,最起码要杀了董卓,才能考虑这些事了。”

 “嗯,老夫有分寸的。”

 嘴上这么说着,王允却依旧坚持向李放索要名单:“我是想先知晓那些人的名号,然后访查一番,史书也非是全然无虚吧?”

 他毕竟是王允,不可能被李放一直牵着鼻子走。

 前面是一时间接受的消息有些多,缓不过来,这才对李放的话言听计从。

 这会儿有了主意,自然他自己的主见就上来了。

 可李放就是担心他这一点,正为难之际,忽然眼前一亮:“叔父,您看,我给您介绍两个人,这两位可不得了,那可是大大的有名。”

 顺着李放的指向,任红昌带着李治兄妹俩过来了。

 王允转头过来,见是两个小孩子,他哪有那闲工夫去和他们认识。

 正待说话,却见李放已经起身了:“这位可不得了,他的父亲可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他本人也是大唐未来的君主,唐高宗天皇大帝李治,这样的人物,叔父不想认识认识?”

 这两个名头,一个比一个大,王允忍不住侧目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