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推举刘备(第3页)
这四百年下来,刘备和现在的皇室之间,除了宗谱上的关系外,血脉上都出了不知道多少服了!
“这人野心如此之盛,贸然征召入朝还付其兵权,恐非朝廷之福啊。”王允否决了李放的提议,“还是再行举荐一人吧。”
“叔父,恕我说句不好听的。”李放正色道,“现在这个时候,恐怕容不得您挑三拣四了。”
“哪怕铲除了董卓,现在长安的小朝廷在关外的野心家中,还能有多少威信,那都是未知数。天下世家、豪强纷纷闭门自保,又或者四方下注,谁又会来投靠一个前途未卜的朝廷呢?”
李放说的这是客观事实,别人暂且不提,就说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焉。
这老小子为何要推动州牧制度的重新出现,不就是他野心勃勃,妄图上位吗?
一听到别人说“益州有天子气”,他立刻就给自己谋划到了益州,自此益州断绝朝贡,自成一国。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李傕郭汜之乱围攻长安时,就是刘焉之前发往长安卫戍的士兵反水,这才让董卓余部轻易破了城。
不然古代的围城战哪里是这么好打的?
长安作为西汉旧都,城防怎么可能会连十天都坚持不到?
史载:(长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引傕众得入。城溃,放兵虏掠,死者万余人。
而这个叟兵就是蜀兵的意思,在汉代管蜀叫做叟。
这其中,很难说没有刘焉的阴谋在。
毕竟,只有天子死于乱兵之中,他们这些汉室宗亲才有理由继承大位。
汉灵帝一共俩儿子,刘辩被董卓派人毒死,刘协再一没了。
神器空虚无主,这个时候旁支继位才显得合情合理。
连他这样的汉室宗亲都不看好长安的朝廷,更遑论外人了。
李放继续劝说道:“也只有这三个人,如今尚未发迹,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叔父以朝廷的名义相召,肯定能获得回应。”
“至于您关心的刘备的野心问题。”李放顿了下,“人的野心都是一步步增加的,此时年逾三十还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他敢相信自己日后能当皇帝吗?”
“我多嘴再问一句,我不说之前,叔父您是如何看待曹孟德的呢?会相信,是他的儿子亲自为汉朝钉上了棺材板吗?”
李放的反问,让王允说不出话来。
曹操在此之前的形象,那是妥妥的汉室忠臣啊。
诸侯讨董,众人都在酸枣踯躅不前时,是曹操果断站出来追击董卓,为此自己还差点死了。
之后曹操创作的《蒿里行》传入王允耳中,那种忧国忧民之情,谁不认为这是一个国之忠良。
谁又能想到,会写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种诗句的人,未来会屠城掠地,杀人无算呢。
可一个老年人内心的固执不是那么容易散去的。
王允还是说道:“我会派人去探查一番此人的言行,若真如你所言,再召其入京也不迟。”
如此正好,李放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王允自以为了解历史,然后贸然行事。
如今他自己主动这么说,李放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如此正好。”李放笑着赞同道,“马上到家后,我给您拿些简体字教材,还有之前答应的您的一些东西,之后就送您回去吧。这会儿,想必您家里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我就不耽误您的时间了。”
“坏了!”王允此时终于反应过来了。
自己莫名消失,管家王诚肯定该着急了。
王允加快了脚步:“对!我们还是快些吧,万一那小子惊慌之下,露了行藏,那就大事不妙了!”
“关于穿越之事,还请叔父为我保密,这等密事不宜过多人知晓,哪怕是随您多年的管家。”李放又叮嘱了句。
“老夫知道。”王允苦笑一声,“老夫若是对外说什么穿越,恐怕他们该以为我是老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