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御史?记者!
胡掌柜看着手中刚才让人买来的报纸,要不是因为这份东西,他也不会如此旗帜鲜明的站在倪永平这边。
“此物了不得,自此京中恐怕就要多出一门营生了。”
感慨着,胡掌柜迈步离去,上面人还等着他的汇报呢。
才走了几步,不远处一个小二跑了过来:“掌柜的!掌柜的!那个小娃娃看了医师后,非要接着去卖他那个什么报纸,我拦都拦不住,您看......”
胡掌柜停下脚步:“他伤势如何?医师可有说?”
“还行,这小子机灵,护住了要害,身上都是些皮外伤,没有伤到内腑。”
原地沉思片刻,胡掌柜吩咐道:“那就由他去吧,你去找个人,跟在他身后看顾着点,别再出什么意外。”
“欸!好嘞。”小二应了一声。
正要转身离开,忽的他停下了脚步,看了看四周,好奇的凑上前去。
小二低声问道:“胡老,我想问问,这些个‘报纸’到底是什么东西啊?咱们这可是樊楼,怎的放进来这么多小娃娃来叫卖?小的在这儿几年了,可从没见过这阵仗。”
“你想知道?”胡掌柜看了看手中的报纸,侧目看了他一眼。
“您可怜小的,解了我这百爪挠心的烦忧吧。”小二弯腰拱手,嬉皮笑脸的回道。
胡掌柜摇头笑了笑:“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举起手中的报纸来,胡掌柜略带些感慨的说道:“不出十日,恐怕这大宋旬报便能誉满汴梁,我大宋百姓以后可能也离不了这报纸了。”
“是吗?”小二有些茫然,又带着几分不相信。
几个小娃娃拿来叫卖的玩意,能有这么厉害?
带着满腹的狐疑,小二下去办事了。
此时的二楼,赵祯看着楼下尘埃落定,对樊楼的处理结果还算满意。
几人回到座位上,赵祯开口说道:“这樊楼能屹立多年不倒,这份见风使舵的本领,还是有一套的。”
李放回道:“古来最会看风向的莫过于他们这些商人了,你既然派人打了招呼,再加上这报纸中的内容,他们能看出苗头来,也属正常。”
先是皇城司打招呼,再加上这报纸上写了那么多的朝廷动向,这要是看不出来报纸背后的势力,那真的可以不用经商了。
“经此一遭,报纸在汴梁也算是站稳脚跟了。”赵祯欢喜的说道。
李放随手端起一杯茶水来润润嗓子,然后回道:“我看不尽然吧。”
“嗯?”赵祯有些疑惑,“怎么说?”
李放问道:“我之前没过问,现在听到报纸的名字,我才反应过来,你这报纸现在是十日一期?”
“没错,虽然有你给的先进的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但碍于产能,想要做到每日一报,还是有些困难。我意是缓缓而进,先是每旬一报,然后再改成周报,逐步推进为日报。”
对赵祯这个打算,李放不置可否。
放下茶杯,李放继续开口:“你可想好了?如果改成日报,你这报纸每日又该说些什么?这汴梁虽大,可你有足够的人手去搜集新闻吗?”
现代有记者,记者还能被称为无冕之王。
可在古代,显然不可能给任何人这种特权。
在赵祯将要推行的改革没有深化之前,真要先搞出来记者这种职业,唯一的下场就是,每个记者估计干不了多久,就会不明不白的消失。
这个时代,人治还是高于法治的。
在皇权不能触达的乡下,宗法更是大于国法,真要是像现代记者那般,四处搜集新闻,出事那是早晚的。
“这......”
赵祯语塞了,李放问的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摇了摇头,李放继续说道:“到时候恐怕你的日报,就变成了小说连载平台了,《三国演义》连载完还有《西游记》,《西游记》连载完还有《水浒传》。”
“等等!”李放突然停了下来,尴尬的笑了笑,“《水浒传》好像不太合适,那就换别的,千年的时光,好作品数不胜数,总有东西连载的。只是,你真的甘心吗?”
这赵祯自然是不愿意的,抄袭别人的小说,本来就已经让他背负了很沉重的道德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