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不愿戴绿帽的赵祯(第2页)
不管他日后成就有多高,现在还只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年,能靠谱吗?
赵祯对此表示严重怀疑。
李放耐心解释道:“既然要改革变法,我们就不能仅局限于眼前之事,否则就算能一时取得成效,未来也不一定是什么模样呢。北宋后期的新旧两党之争,你还想再来一次吗?”
听到李放这么问,赵祯不做声了。
北宋后期的新旧党争,那真是不留一分情面。
若说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的政争还算有些底线和体面的话,到了后面,新旧两党真的已经势同水火,不死不休了。
以至于到了后来,还搞出元祐党人碑这种事。
“可是现在布局也有些太早了吧?”赵祯问道,“如今变法之事方才起步,单单一个拼音之法,此时朝野已经开始争论了,这个时候再去节外生枝,我觉得不妥。”
李放无奈的摊开双手:“其实我也没想那么激进,可谁让晦叔他自己猜到了呢?人家父亲是宰相,耳濡目染之下,非同常人,是我小看他了。”
“他猜到了?”
“嗯。”李放感慨道,“只能说,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名臣,年纪轻轻心智就远超旁人。”
说着,李放大致给赵祯说了一遍刚才的经过。
赵祯沉吟片刻,然后放松了下来:“既然如此,那不妨让他多知道些!”
吕公著确实是个人才,既然都知道了,赵祯觉得,那不如一步到位来的好。
“你什么意思?”李放不解。
赵祯看向他:“你觉得,让晦叔去报务司实习如何?”
“嗯?”
初时,李放有些惊讶,为何赵祯会这么说?
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
“妙啊!”
赵祯这手,既能让吕家人爽快的同意,还能找个工作分散吕公著的心神,让他没工夫出去乱说。
而且身在报社,时刻接触李放那里带来的新技术与新思想,想来对他的思想转变也有好处。
二人商议之下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而就在他们两人聊天的时候,里间的两个少年也在对谈。
经过上次那事,曹佾和吕公著之间那有些陌生的关系也亲近了不少。
两人本就年龄相仿,性情又没有相冲之处,走近了也是常理之中。
目送赵祯他们离开,曹佾忍不住上前低声问道:“晦叔,这,官家怎的微服出宫了?”
“公伯问我,我却不知问谁?”吕公著自嘲的笑了笑。
“晦叔也不知晓啊。”曹佾心中有些紧张。
刚才赵祯的问话,实在让他有些坐立不安。
左右看了看,四下无人,赵祯和李放在窗边不知聊着什么,他们这边也听不见。
如此环境,曹佾把心一横,凑近躬身问道:“还请晦叔直言,官家此行出宫,来樊楼这里莫不是狎......”
最后一个字,他还是没敢说实了。
但想想也知道,肯定是“妓”了。
樊楼这里可不只是酒楼,歌女舞娘那也是汴梁一绝,京中的达官显贵都爱来此,可不是真的来“吃素”的。
刚才赵祯七拐八拐,有些扭捏的问起了曹佾的姐姐,这不由得让他心中警惕。
若说是去进宫做皇后,那他自然不会有什么话说。
可在宫外碰到皇帝,还是这等风化繁华所在,皇帝又神情有异,这不由得曹佾不多想。
他那句话一出,吕公著就脸色大变,赶忙拦住了他。
“公伯慎言!”吕公著险些跳起来。
四下看看无人注意,吕公著才神色严厉的说道:“官家此番出宫,只是为了体察民情,别无他念!不可胡言!”
“是,是,是!”
曹佾嘴上答应,可担忧的神情还是无法掩盖。
赵祯莫名其妙的提及他姐姐,还是让他有些不忿。
以古代的礼仪,赵祯这举动,确实有些轻佻了,可谁让他是皇帝呢。
吕公著虽不知曹佾在担心什么,但明白他的担心肯定是没道理的。
毕竟赵祯这趟出来,全程都是吕公著跟着的,赵祯有没有寻欢作乐之心,他能不知道吗?
“公伯安心便是。”吕公著安抚着,“官家此行,只为这报纸一事,此乃公事,非为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