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算法风波1(第2页)

当林远第二稿算法上线的时候,他甚至兼容了工业上专用的多光谱深度检测阵列相机,作用是可以通过扫描并采样液体的多光谱数据,从而判断出液体内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这样就可以用来鉴别鲜榨果汁和冲泡果粉,因为二者的光谱信息是有差异的。

同理,生牛乳和乳粉冲泡出来的液体,在大数据比对下也能发现差异。

林远这算是在每个商家头顶上装了工业级的光谱监控体系。

林远这样做,秉持的是:唯有监管才能保障规则。

没有全流程管控,真正的普遍意义上的食品安全就只能依靠不定时抽检,以及从业者的个人操守。但林远显然不相信人类这个物种会在长时间跨度上保持自觉。

所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如算法驱动的监控来的可靠。

算法会在每天歇业时间给每一家入驻的商家一份当天的监控日报,日报中会详细列举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考评。对于员工的扣分点会列出原因,并且会附带相应的监控影像。

甚至监控影像的画面上还会有额外的红圈标注。当然,商家是可以发起申诉的,毕竟算法初期不一定足够准确。

发起申诉后,tes外卖的人工审核就会跟进复核。对于无故申诉累积到一定数量的商家,tes外卖会下调它的评级。

这个评级会综合商家的整体作业评分,形成一个综合的“食品安全分数”。然后这个分数对所有的顾客可见。

算法会对商家员工的违规行为计分,这种计分是单天累积的。当天员工的每一次违规操作都会被计分,如果计分累积到一定数额,那就不会等到当天歇业日报才做提醒。

算法会立即通报商家的管理人员,要求对方立即做出整改,并且视违规程度暂停该员工若干天数的工作时间。

如果违规性质严重,比如:故意往饮料中吐口水之类绝对不能被接受的行为,那则是立即开除。

由于算法是继承了人体识别的,林远继承进来的人体识别算法不但包含了人脸识别,还包含了形体识别。以至于被开除的员工事实上就无法在tes外卖的任何一家加盟店再次从业。

因为即便该员工带了口罩,也会被算法的人体识别判断出身份。

当然,对于违规情况不严重的人员,比如只是没清洗干净食材,那顶多就是要求再培训上重新上岗。

这样的一套算法,其实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