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芥蒂(第2页)

王振连忙道:“皇爷英明。”

有了皇帝的准许,王振立刻让马顺指挥锦衣卫都指挥邓安将责任归咎于柳华的无能,如此一来,便将叛乱扩大的黑锅都甩给了柳华。

不能整治叛军,难道还不能整治个官员吗?

王振刚刚下令让人抓捕柳华问责,没想到柳华听说了消息之后便喝药自尽,这样的行为的背后含义不言而喻。

有刘球的前车之鉴,柳华宁愿自杀也绝不入诏狱。

抓不到柳华,气急败坏的王振只能将柳华的家人全部抓走,男子充军戍边,女子没入浣衣局。

罪名安排下去,但叛军还要继续处理,这下朱祁镇也不再犹豫,果断委派王骥前往福建剿匪,同时在湖广、贵州两地征兵,一同讨伐叛军。

原因无他,如今叛军的数量越来越多,云南目前可以调动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应付叛乱,更不用说顺德长公主还在云南,需要一定的兵力保护公主,征兵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即便如此,朱祁镇还是有些恼怒。

将近两年都没能彻底平定叶宗留等人的叛乱,再这样拖下去,先不说影响南方局面的安稳,朱祁镇这个皇帝的脸都要丢尽了。

指使官军剿匪,官军接连失利,命令柳华平叛,始终不见成效。

当初麓川之战赢得有多顺利,如今福建平叛屡战屡败就有多尴尬。

朱祁镇上朝时,一旦提及福建的事情,便多了几分恼羞成怒的意味。

朱祁镇的烦躁有目共睹,众人都夹起尾巴做人,不敢轻易招惹朱祁镇。

好在周淑妃在这段时间内又为皇帝诞育子嗣,皇长子出生的喜悦冲淡了原本有些紧张的局势。

皇帝终于有了长子,根据太祖爷定下来的规矩,朱祁镇为皇长子取名为“见深”。

但到底帝后年纪还轻,未来还有诞育子嗣的可能性,朱祁镇自然不会考虑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只是对于皇长子的培养,总要谨慎对待。

尽管十分宠爱周盈盈,但朱祁镇对周盈盈的个性和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

周盈盈即便是再怎么聪明伶俐、千娇百媚,但在学识和性格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欠缺。

但若是钱皇后和如今的慈惠皇太后一般,未能生下皇子,那大明的皇位未来自然属于刚刚出生的朱见深。

对未来皇帝的抚育绝对不能马虎大意,朱祁镇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个庸人,被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思来想去,适合抚育皇长子的只有两个人,那便是两宫太后。两人都在宫闱多年,在女子之中算得上饱读诗书,只是这两人又各自有缺陷。

慈惠皇太后和皇长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孙太后早在朱祁镇刚刚登基的时候便希望能够借着儿子的手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前者容易做甩手掌柜,后者心思又太过复杂。

好在皇长子年纪还小,暂时留在生母身边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至于教养问题,也不必急于一时半会儿,等到之后再从内官和女官之中遴选有真材实料的人从旁教导皇长子。

周盈盈在儿子出生后不久便有些担忧朱祁镇会仿照朱瞻基那样,将皇长子抱到两宫太后那里抚养,是以早早就暗中找到韩桂兰通气。

还是韩桂兰屡次宽慰周盈盈放心,长公主一定会想办法将皇长子留在她的身边。

事后周盈盈观察许久,见朱祁镇确实没有把皇长子抱走的意思,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感慨起长公主的料事如神。

她的儿子是皇长子,只要皇后如同慈惠皇太后那般没有诞育皇子,那未来的皇位必然属于她的儿子,到那时候,也能让那些曾经以为她痴人说梦的人大吃一惊。

韩桂兰当然不会告诉周盈盈,朱予焕事前没有任何吩咐,也没有任何应对手段。

朱予焕给了韩桂兰最大的自主权,让她与六尚可以接受调遣的女官们打了招呼,韩桂兰对后宫中的动向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也能知道一个大概。

更不用说韩桂兰跟在朱予焕身边多年,对皇帝的脾气十分了解,结合宫外得到的消息,韩桂兰便能猜到,皇帝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将皇长子抱养给两宫太后,是皇帝的心思导致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一个人,也就不会将皇长子交给两宫太后中的任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