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芥蒂(第3页)

只是好日子没有过几天,局势便又有些不妙。

原因无他,王骥带着大部分人马前去福建平叛,其中有不少都是当地的土民,而贵州、湖广两地这几年内一直大灾小灾不断,正是缺衣少食的时候,如今又没有了劳动力,不少百姓因此怨声载道,更有甚者也效仿福建的叶宗留叛乱,揭竿而起。

这下大家算是知道什么叫做按下葫芦浮起瓢了。

朱予焕身处云南,消息要比京城来的更快,自然是对土民起义的事早有耳闻。

只不过朱予焕没有调动士兵的权力,也就只能听听罢了。

以朱予焕对朱祁镇的了解程度,加之云南传递消息速度太慢,朱祁镇应该还是会坚持官兵作战剿匪。

在他看来,土民起义虽然撞上了福建的事情,但相比那些矿工,贵州等地的土民缺乏青壮年战力,要比叶宗留容易对付。

而在朱予焕看来,朱祁镇这是接连踢了两块铁板。

“只怕他以为这些人是看到了叶宗留等人反抗、一时兴起才会如此行事。”

怀恩在一旁为朱予焕研墨,道:“这些土民的语言文字虽然与我们不同,但一样是活生生的人,为了活命,什么事都可以去做。”

朱予焕盯着信纸思索片刻,道:“有些人生来便活得不费力气,怎么会明白那些拼命活着的人的苦楚?”

其实她很清楚,贵州如今正是人力短缺的时候,有不少起义的百姓都是老弱妇孺,尽管他们大都是熟悉地理的当地人,但效仿福建起义和官府打持久战是绝对不可能的。

怀恩见她下笔行云流水,便只在一旁默默站立。

朱予焕大功告成,看着墨迹晾干,这才将信递给怀恩,道:“你瞧瞧。”

怀恩接过信一看,只见信是写给黄金凤的,大致内容是让她连同一些商人在京城中透露瓦剌有意南下侵袭边境的消息。

黄金凤在北方边境行商,与鞑靼的百姓也多有来往,加之她精通语言,再做些人情,能够打听到的消息也不少。

比如也先借着帮助大明对付兀良哈的理由派人到边境上向皇帝讨要粮食,而朱祁镇当时的注意力都在福建的叛乱上,哪有心情打发叫花子,便让郭敬拒绝也先入内。后来也先又派遣使团入京封贡,人数远超朝廷对于外族封贡人数的限制,又撞上了贵州的土民起义,财政吃紧,朱祁镇当然不会让王振像以前那样“出手阔绰”。

加上石亨近来对郭敬等人的观察,这些人近来与瓦剌的联系远不如先前走私的时候密切,走私的数量明显降低、次数也有所减少,可见是察觉到了朱祁镇的态度变化,忧心有一日朝廷彻查此事,牵连自己。

但他们又舍不得走私的获利,仍旧与瓦剌保持小型的走私交易。

朱予焕几乎可以猜到也先的恼怒。

毕竟以前能够拿到手的可不是这个数目,他给王振和郭敬的贿赂不在少数,郭敬还算有点良心,而王振却直接翻脸不认人,于也先而言,这是极大的侮辱。

黄金凤在信中满是对边境的担忧,以她打探到的部分消息,也先明显是起了不臣之心。

也先颇有些谋略,对于草原上的部落采取“远交近攻”的手段,打仗和联姻并重,迅速壮大了瓦剌的实力。

而随着瓦剌的壮大,也先需要获取更多的资源,这份需要已经远远不是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可以满足的,所以也先将矛头对准大明是迟早的事情。

朱予焕虽然没办法操控瓦剌,但却可以操控朱祁镇。

她比谁都清楚朱祁镇对超出一般帝王的名望的渴望,所以十分需要证明自己。

朱予焕要做的就是加快这个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