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高句丽!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3页)

 这让这位公子哥受尽了委屈,顺风顺水的人生中首次遭遇了大挫折。

 “所以我要向大家证明,阿翁是阿翁,我是我!

 “我是绝对可靠的,比他们,比他们任何人,都……更可靠!”

 长孙延说着说着,不由得握紧了双拳。

 李明的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不用理会旁人的眼光,我相信你。”

 “明哥……!”长孙延感动得鼻涕泡都要流出来了。

 “所以你不需要向我证明什么,所以你现在就给老子滚回去!”

 李明脸色一变,小肉手一用力,狠狠地掐在熊孩子的肩膀上,把他掐得龇牙咧嘴。

 “还有你,你难道也被小伙伴们霸凌了?”李明转向尉迟循毓。

 小黑炭头挠了挠黑炭头:

 “那个,我是正好看见长孙延往车厢里钻,便想把他揪出来。

 “揪着揪着,就一起跟来了……”

 对这位神经比手臂还大条的小壮汉,李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俩都给老子滚回去!”

 侯君集倒是有不同的主意,他拍拍李明的肩膀:

 “李明殿下,长孙公子和尉迟公子留在我们手里,倒也见不得是一件坏事。”

 “是吧是吧!”吏部尚书都为他们说话,长孙延和尉迟循毓顿时眼前一亮。

 但李明对侯君集的为人是太熟悉了,敏锐地察觉了

这家伙的用词。

 什么叫“留在我们手里”?

 “你鹅几在我们手里”的意思?

 “我们何不写信,向长孙公和尉迟公亲自告知这件事。”

 侯君集瞅着这两个孩子,凶狠贪婪的视线就像是在看两个人质。

 “这样便能防止长孙公在一路上刁难我们。否则,哼哼~”

 被侯君集冰冷的视线扫过,两个孩子就仿佛是被老虎盯上的小鹿,顿时噤若寒蝉。

 我就知道会这样……李明都无奈了,看着两个孩子的眼睛。

 “即使如此,你们俩也要坚持跟着?”

 长孙延和尉迟循毓咽了口水,坚定地点点头:

 “要哒!”

 房遗则也在一边求情:

 “明哥,他俩反正来都来了,对我来说也是个伴儿啊。”

 你丫还说起风凉话来了……李明突然有一种一脚把三个熊孩子都踹下车的冲动。

 他深吸一口气,无奈道:

 “彳亍口巴。”

 三小只低声欢呼。

 韦待价在一旁掩嘴偷笑。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殿下也有今天……

 李明视线向他一瞥,道:

 “韦待价,这三只瘪犊子就由你照顾了。”

 “咳咳咳!”韦待价惨遭躺枪。

 “别咳了别咳了。”

 李明正经了起来,从书堆里挑出基本资料,一人扔了一本。

 “趁赶路的这几天,好好研读房相留给我们的材料,了解辽东的风土人情。

 “你们仨也别跑,到时候我会考你。”

 “啊?~”孩子们哀嚎起来。

 李明的分贝陡然高了八度,朝他们吼起来:

 “不想读书就给我滚回长安!”

 孩子们哭丧着脸,被迫沉浸在沉重如山的“斤”囊妙计之中。

 …………

 此去经月。

 一路车马紧赶慢赶,来到平州地界时,已是十月。

 过了临渝关(山海关),一路景色虽比中原萧条不少,但也还算平静。

 一边是宁静的渤海,一边是连绵的燕山山脉。

 山海之间,农人们在狭长的土地上收获完麦子,正在补种蔬菜。

 一片祥和的农家景象。

 完全没有急报中兵荒马乱、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

 不仅如此。

 在一路途径的州县,李明一行也完全没有打听到,东北高句丽有异动的消息。

 侯君集原本打算,在附近各个折冲府调集一些兵马,护送车队入平州。

 然而,辽东风平浪静,根本没有必要摇人。

 “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朝廷收到的情报是假消息,还是高句丽在酝酿一个大的?”

 李明从窗外收回视线,问策于群贤。

 群贤纷纷直抒胸臆,但中心思想概括就是:

 我不道啊。

 “唉算了,到平州再说。”

 马车就这么畅通无阻,一路无事地进入平州境内,行至平州治所的所在。

 卢龙县。

 过城门时,李明好奇地问卫兵:

 “最近可有蛮夷入侵?”

 那卫兵黑着脸:

 “我就是蛮夷,契丹人。”

 “哦,我南方来的口音有点重。”李明轻咳一声:

 “我是问,最近可有河水漫溢?”

 这什么鸟问题……卫兵实在不想搭理这熊孩子。

 但随从递上来的这份金光灿灿的通关文牒,以及这辆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大马车,让他隐约意识到。

 车里大概坐着一位惹不起的大人物。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他还算耐心地回答:

 “流经县城的滦河,在一个月前发了次大水。

 “当时盛传高句丽即将入侵,所以堤坝一直没人修缮。

 “可后来,高句丽又突然退兵了,所以堤坝也修起来了,河水不再漫溢。”

 啊?

 这则消息,让李明有种被放鸽子的感觉。

 高句丽!我到平州了!你人呢?!

 (本章完)